周宣臣
郴州市第十九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周宣臣,男,2013年6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第十九中学七年级。曾在小学期间获得过创意画画二等奖,在校内组织的足球比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
创作背景:湘超比赛的精彩纷呈,球员们挥洒的汗水以及奋力的拼搏都紧扣作者的心弦,作为一名球龄六年的“老球迷”,作者想用文字将这充满青春活力的赛场记录下来。
代表作品
绿茵洒汗水
青春不退场
参赛作者:周宣臣(郴州市第十九中学)
指导老师:汪慧敏(郴州市第十九中学)
2025年9月13日,一个闷热的秋日夜晚,郴州体育中心的灯光在晴朗夜色中显得格外明亮。这一天,湘超联赛迎来了一场焦点战——郴州主场迎战常德队。作为土生土长的郴州娃,我穿着印有“郴州”二字的红色球衣,和成千上万的家乡人一起,坐在看台上,为我们的球队呐喊助威。我们盼着一场胜利,可最终,我们以3比4惜败。虽然输了比赛,但那晚的潮热、那火热的现场、那些人,却让我深深懂得了什么是“青春担当”。
比赛开始前,整个球场早已沸腾。我们班组织了“青春助威团”,每个人手里都举着自制的加油牌,上面写着“郴州不惧,战斗到底!”“青春无畏,担当有我!”我站在看台上,望着场内那片被烈日灼烧过却依然翠绿的草坪,心里默默许愿:一定要赢!
开场后,双方拼抢激烈。郴州队打得很有章法,第28分钟,我们的7号球员接角球头球破门,全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我跳起来,和身边的同学击掌相庆,汗水打湿了头发,可心却是滚烫的。那一刻,我觉得胜利就在眼前,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球队,正用拼搏书写荣光。
可足球的魅力,往往就在于它的不可预测。下半场,常德队加强进攻,连追两球,尤其是补时阶段的最后一击,像一把利刃,刺穿了我们最后的防线。终场哨响,比分定格在3比4。雨越下越大,看台上渐渐安静下来,有人低头不语,有人轻轻抽泣。我望着场上那些瘫坐在地的球员,他们双手撑地,汗水与雨水混在一起,眼神里有不甘,却依然挺直了脊梁。
就在这时,队长站了起来,他没有退场,而是转身跑向看台,张开双臂,用力鼓掌。他用行动在说:“我们输了,但我们不认输!”全场观众瞬间起立,掌声如潮水般涌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青春的担当,不是只在胜利时欢呼,更是在失败时依然挺立。
回家的路上,我和同学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谁都没说话。但走到学校门口时,我们不约而同地停下,望着体育中心的方向。我说:“明年,我们还来。”他点点头:“到时候,我们郴州队,一定会赢回来。”
是的,“湘超”的战火终会熄灭,但青春的火焰永不熄灭。这场惜败,像一堂深刻的课,教会我: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是否赢了比赛,而在于是否拼尽全力,是否在逆境中依然选择坚持。而青春担当,不在口号里,是在行动中。在每一次为梦想奔跑的路上,在每一次为家乡呐喊的瞬间,在每一次含泪却依然微笑的坚持里。
青春不退场,梦想不止步。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球队,会站在更高的领奖台上。而我,也会以青春之名,肩负担当,与郴州,一起向未来奔跑。
作品点评
这篇作文以湘超赛事为切口,将“青春担当”融入具体场景,情感真挚动人。开篇用“红球衣”“自制加油牌”等细节铺垫氛围,比赛中“头球破门的欢呼”与“补时失球的沉默”形成强烈对比,队长赛后鼓掌的瞬间更是让主题落地,避免了空洞抒情。结尾将个人成长、家乡情怀与担当精神结合,简洁有力。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