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212. 廖安睿 | 郴州市涌泉小学学生
2025-09-26 16:38:32

  廖安睿

郴州市涌泉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廖安睿,男,2015年5月出生,郴州市涌泉小学五年级学生。

创作背景:本文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养蚕活动。通过细致观察蚕的生命周期,他从“蚕食桑叶”联想到珍惜光阴学习知识,从“吐丝结茧”联想到老师的辛勤耕耘。课堂所学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与眼前的生命景象深度融合,激发了他对师恩的深刻感悟。最终,他将对春蚕的礼赞、对老师的感激以及作为郴州少年的成长志向融为一体。

代表作品

春蚕礼赞

参赛作者:廖安睿郴州市涌泉小学)

指导老师:陆莉郴州市涌泉小学

去年春天,妈妈的同事送来一盒蚕卵。当那些细小的黑点孵化成蚁蚕时,我轻轻打开铺满桑叶的纸盒,仿佛打开了一本生命的教科书。

初生的蚕宝宝像会移动的墨线,在桑叶上好奇地探索。你可别觉得它们动作慢,吃叶的速度令人惊叹——刚放下新叶,不一会儿就只剩叶脉。看着它们努力成长的样子,这让我想起朱老师常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朱老师是希望我们像蚕宝宝珍惜桑叶一样,珍惜每一寸宝贵的光阴,用来吸收知识的养分啊。

蚕宝宝越长越胖,变得白白嫩嫩。在吐丝前它们的身体会变得透亮,像一盏盏小灯泡。这时,它们不再吃叶子,而是昂着头,不停地左右摆动,好像在认真地寻找什么,这让我想到了李老师教我们的“找规律”。瞧,眼前的蚕宝宝不正是在运用它的本能寻找生命的规律?它要找一个安全的角落,开始它一生中最伟大的工程。

最动人的是吐丝成茧的时刻。蚕低着头默默工作,银丝渐渐织成洁白的摇篮。当我看着这场景,眼前浮现出朱老师晚上在办公室批改作文时,映在窗户上的剪影;耳边响起李老师不厌其烦讲解题目时,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哒哒声。他们不正像眼前的春蚕吗?用知识的丝线,一圈一圈,耐心地为我们编织着梦想的摇篮。

蚕蛾破茧而出,留下空茧在晨光中闪烁。我终于明白“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深意——就像我们的老师,把青春和将智慧结成丝线,默默守护着我们成长。他们如苏仙岭的青松般坚定,似东江湖的碧波般温柔,用爱托起我们这些小船。

春风又绿郴江岸,我们渐渐长大,老师的青丝却染上了白霜。但我知道,老师们的生命早已化作最坚韧的丝,编织进我们的血脉中。我们这些郴州少年,必将带着这份滋养,像破茧的蚕蛾,在新时代的画卷上,写下对这片山水最深情的告白。


万华岩·水滴的诉说

参赛作者:廖安睿郴州市涌泉小学

指导老师:陆莉郴州市涌泉小学

去年盛夏,爸爸驾车载着我们驶向城郊。当“万华岩”三个大字映入眼帘时,我知道,一场与大自然的对话即将开始。

还未见洞,先闻其声。“喊泉”边,游客的呐喊声与水柱的喷涌声交织,仿佛大地在与人们嬉戏。而真正的震撼来自洞口——它像巨人沉睡时微张的嘴,吐纳着千年寒气。跨入洞门的刹那,热浪被彻底隔绝,清凉包裹全身,连汗水都凝固在皮肤上。

灯光为岩洞披上七彩霓裳,“仙人田”最先迎接我们。手指轻抚石坝,坚硬冰冷的触感让我怔住:这竟是柔软的水滴,用千万年时光雕刻的作品?爸爸说,一滴水需要十年才能凝结成这里的方解石。我忽然觉得,每一寸岩壁都在诉说着坚持的力量。

当二十米高的石柱闯入视野时,我仰头屏息。它像支撑天地的巨人,灯光为它披上金色铠甲。最梦幻的是“水晶宫”,石花在蓝光中绽放,如满天星斗坠入凡间。妈妈轻声提醒:“看,倒挂的石锥像不像时光的利剑?”我缩了缩脖子,那些尖锥确实像随时会刺破寂静的利刃。

临出洞时,我落在队伍最后。在喧闹的拍照声外,终于听清了最原始的声音——嘀嗒,嘀嗒。这声音比钟表更从容,比音乐更古老。这神奇的水滴,就像握着一支看不见的画笔,用了亿万年时间,不慌不忙地画出了我们眼前这座美丽的地下宫殿。

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回望洞口,它依然静默如初。但我知道,那水滴声已流进了我的心里——它告诉我,最美丽的奇迹,源于最漫长的坚持。这份由亿万年时光镌刻在岩层里的郴州情愫,比任何钟乳石都更坚硬,比所有石花都更璀璨。它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悄悄发芽,让我为家乡的山水而骄傲。



马皇丘的“勇气勋章”

参赛作者:廖安睿郴州市涌泉小学

指导老师:陆莉郴州市涌泉小学

那个周日的清晨,阳光为郴州的群山描上了金边。我们一家三口向着飞天山镇的马皇丘出发,爸爸说,要带我去领取一枚特殊的“勋章”——不是金属铸造,而是用勇气和坚持打磨的成长印记。

车行四十分钟,鹅婆寨就在眼前展开它赤红色的胸膛。我像一只兴奋的小山羊,沿着陡峭的石阶向上冲。丹霞岩面在脚下延伸,红褐相间的纹路像大地的年轮,抚摸着这些历经亿万年形成的岩层,我仿佛能听见时光流淌的声音。

真正的挑战从山脊开始。路越来越窄,一侧是直通云霄的小径,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山风在耳畔呼啸,我的心跳如擂鼓。正当我进退维谷时,爸爸的声音从身后稳稳传来:“别往下看,盯着山顶!想想古人在这样的山路上修建寨墙,那需要多大的勇气。”

“鹅婆寨”这个名字突然有了生命。我仿佛看见古人在此垒石筑寨,守护家园的身影。这份跨越时空的勇气感染了我,我深吸一口气,学着山羊的样子,手脚并用向上攀爬。每一步都踏实坚定,在红色岩壁上留下成长的足迹。

当终于站在鹅婆寨顶峰,万般景象尽收眼底。丹霞峰丛如千军列阵,赤壁如霞,宛若一幅巨型山水画在眼前徐徐展开。远处的东江水如碧玉飘带,近处的峡谷深不可测。这一刻,我忽然明白:最美的风景,往往藏在最险峻的地方。

下山时,我特意摸了摸那些斑驳的寨墙遗迹。这份“勇气勋章”不仅属于我,更属于所有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的人。郴山的雄奇教会我勇敢,郴水的绵长启示我坚持。作为新时代的郴州少年,我要将这份勇气化作笔墨,书写家乡更美的故事。

这份镌刻在丹霞岩层中的“郴情”,将永远激励着我:山高人为峰,路远脚更长。


作品点评

《春蚕礼赞》以细致的生活观察为基,以真挚的情感为魂,巧妙地将“养蚕”的明线与“颂师”的暗线交织并行,层层递进。比喻贴切自然,将蚕的生理特征与老师的奉献精神完美对应,使“春蚕”的传统意象焕发新意。语言优美,从具体描写到情感升华自然流畅,将个人感悟延伸至地域情怀与时代责任,立意深刻。

《万华岩·水滴的诉说》作者善于调动多种感官,将视觉(七彩霓裳)、触觉(坚硬冰冷)、听觉(滴嗒声)交织描绘,营造出极强的画面感和沉浸感。文章构思精巧,以“水滴的诉说”为主线,将溶洞景观的成因与“坚持创造奇迹”的哲理自然融合,立意深刻。语言生动形象,比喻贴切(如“时光的利剑”“看不见的画笔”),将个人感悟升华为对家乡的热爱,情感真挚,首尾呼应,展现了优秀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马皇丘的“勇气勋章”》以“勇气勋章”这一精妙比喻贯穿全文,构思新颖独特。作者善于将外在的景物描写与内在的心理变化紧密结合,过程真实可感,极具感染力。文章立意深刻,巧妙地将一次个人登山经历升华为对历史勇气传承的思考和对家乡山水的礼赞。语言生动形象,“丹霞峰丛如千军列阵”等比喻气势恢宏,结尾“山高人为峰”的感悟更是画龙点睛,展现出作者优秀的观察力、思辨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陈华英 见习编辑 余丞林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