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220. 陈翊菲 | 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学生
2025-09-28 09:36:05

  陈翊菲

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陈翊菲,女,2014年5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她勤奋好学,活泼开朗,助人为乐,她在2020年下期至2025年上期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之星”“五好标兵”。

代表作品

五月的甜 是外公的枇杷

参赛作者:陈翊菲(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

指导老师:徐向霞(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

在我心里,始终藏着一股戒不掉的香。那是老家五月里,枇杷独有的、裹着阳光与暖意的甜香。那香味像一根细弦,一牵,就扯出满肚子的回忆。

院子角落的枇杷树,是外公年轻时栽的。树干粗得要两人手拉手才能抱住,深褐色的纹路一道叠着一道,像极了外公手上那层洗不淡的老茧,摸上去糙糙的,却让人觉得安稳。春末时,树上会缀几簇细碎的小白花,藏在绿叶间,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枇杷的香也像这花一样内敛,非得凑到枝头,鼻尖挨着花瓣,才能闻见那缕清浅的甜——像外公的话,不多,却暖。

刚结果时,果子是青绿色的,小得像颗绿珠子,躲在树叶底下,生怕被人发现。我和哥哥每天放学就蹲在树下,眯着眼顺着枝条找,看见一颗就兴奋半天。青果子明明透着股青涩,却勾得人直咽口水。外公总坐在门槛上笑:“小馋猫,还没熟呢!”我哪肯信,偷偷摘了一颗塞进嘴里——酸得我牙都要倒了,涩味顺着喉咙往下钻,赶紧吐出来,皱着眉直跺脚。外公笑得更欢了,伸手替我擦掉嘴角的汁水,掌心的温度,比阳光还暖。

终于盼到五月,满树的果子都黄了,像挂满了小灯笼。爸爸搬来木梯,踩在上面轻轻一扯,一串枇杷就“哗啦啦”掉下来。我和哥哥举着布袋子,仰着头在树下接,眼睛都不敢眨。偶尔有熟透的果子“啪”地砸进袋子,果皮裂开,金黄的果肉露出来,甜香间窜进鼻子。我急着剥开皮,指尖沾了满手汁水,果肉塞进嘴里的那一刻,清甜的味道在舌尖炸开,连果核都带着蜜意。吃完了,我和哥哥还会把手指舔得干干净净,连指甲缝里的甜都不肯放过。

外婆最懂枇杷的好。她会挑最黄最甜的果子,剥了皮,和冰糖一起放进砂锅里,小火慢慢熬。咕嘟咕嘟的声响里,甜香从厨房飘出来,漫过院子,钻进每个角落。熬好的枇杷膏装在玻璃罐里,琥珀色的,像凝固的阳光。每次我要回宜章,外婆总会给我装满满一罐,叮嘱妈妈:“孩子咳嗽了,就挖一勺。”每次咳得睡不着,妈妈挖一勺枇杷膏冲温水,那股熟悉的甜香滑进喉咙,瞬间就想起外婆在灶台前搅拌的模样,心里也暖了。

去年暑假回去,院子里多了一张石椅。外公说:“坐在这,看着树叶晃来晃去,就仿佛看到你们在树下追闹。”我摘了颗最黄的枇杷递给他,外公指尖微微有些颤,说:“还是今年的枇杷甜。”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外公的白发上,也洒在枇杷树上。那一刻,我忽然不敢多说话,怕一开口,眼泪就掉下来。

现在我再也没吃过那样甜的枇杷。外面买的,个头小,味道淡,咬一口就没了兴致。原来我心心念念的,从来不是枇杷的甜,是树下追闹的时光,是外公掌心的温度,是藏在枇杷香里的对外公的想念。


作品点评

这篇作文情感真挚,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构思精巧。通过老家的枇杷这一具体事物,串联起在老家的回忆与对外公的思念,情与景交融得十分自然。文中从摘枇杷、吃枇杷到熬枇杷膏,每个场景都暗藏对家人的依恋,尤其是结尾“想念的不是枇杷,是外公”点题,让情感升华。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陈华英 见习编辑 余丞林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