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53. 陈妍如 |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
2025-09-15 14:58:50

  陈妍如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

作者简介

陈妍如,女,2006年4月出生,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代表作品

郴山郴水处,一日揽湘情

参赛作者:陈妍如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晨光刚漫过东江湖的水汽,郴州的一天便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里醒了。清晨六点的东江湖畔,薄雾像揉碎的云絮,轻轻贴在澄澈的水面上,一叶乌篷船从雾中缓缓驶出,船头渔翁弯腰撒网的身影,在晨光里拉出细长的剪影——这便是郴州山水最动人的开场,郴水的柔,在此刻有了具象的模样。

沿着湖边步道漫步,湖水清得能看见水底青褐色的鹅卵石,偶尔有小鱼摆尾掠过,搅碎水面的雾影。岸边的芦苇沾着晨露,风一吹便簌簌作响,混着远处山林里的鸟鸣,成了最天然的晨曲。东江湖的水不似江河那般汹涌,也不似湖泊那般沉静,它带着湘南特有的温润,像当地人递来的一杯热茶,入口是清冽,回味是绵软。据说这湖水引自东江水库,常年保持着12℃的水温,才养出这般不疾不徐的性子,也养出了“雾漫小东江”这处天下奇观。

上午十点,阳光穿透云层,雾霭渐渐散去,此时该往郴山深处走了。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山路蜿蜒向上,两旁的乔木遮天蔽日,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石阶上洒下斑驳的光点。行至半山腰,忽闻水声潺潺,循声而去,只见一条瀑布从数十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水珠飞溅在青石上,溅起细碎的凉意。莽山的山不似北方山脉那般巍峨雄浑,它带着南方山水的灵秀,峰峦起伏间藏着无数精巧的景致——或许是一块形似卧虎的奇石,或许是一丛开在崖边的野杜鹃,每一步都有新的惊喜。

午后的时光,适合交给郴州的古村落。板梁古村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两旁的明清古宅青砖黛瓦,飞檐上的雕花虽有些斑驳,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走进一座老宅,天井里种着几株兰花,阳光透过天井洒在木质的梁柱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樟木香气。一位白发老人坐在门槛上纳鞋底,见有人来,便笑着递上一杯自家晒的金银花茶,“尝尝,这是后山采的,清热。”老人的口音带着湘南特有的软糯,像古村里的时光一样,慢得让人安心。古村里的巷道四通八达,转角处或许会遇见一群嬉戏的孩童,或许会看见一位妇人在古井边洗衣,每一个场景,都是郴州最质朴的“郴情”。

傍晚时分,回到市区的苏仙南路,街边的小吃摊渐渐热闹起来。来一碗栖凤渡鱼粉,红油汤底里飘着鲜嫩的鱼片,撒上一把葱花和紫苏,趁热喝一口,鲜辣的滋味从舌尖蔓延到胃里,暖得人浑身舒畅。鱼粉是郴州人的日常,也是这座城市最鲜活的味道——就像郴州的山水,不张扬,却有着让人难忘的醇厚。

夕阳西下时,站在苏仙岭的山顶远眺,郴州城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东江湖的水汽与山间的云雾交织在一起,像一层薄纱笼罩着这座城市。这一天,从东江湖的晨雾到莽山的绿意,从古村落的烟火到鱼粉的鲜香,郴州的郴山、郴水、郴情,都化作了心头最柔软的记忆——原来有些地方,只需一天,便让人想一再重逢。


郴州一日记

参赛作者:陈妍如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清晨六点的郴州,晨雾还未散尽,我便打车前往心心念念的雾漫东江。车子刚拐进东江湖景区,眼前的景象便让我瞬间屏住了呼吸——宽阔的江面被一层乳白色的薄雾笼罩,雾霭轻盈地在水面上流动,像是仙女遗落人间的轻纱。远处的青山只露出黛色的轮廓,岸边的柳树垂着嫩绿的枝条,偶尔有几缕雾气缠绕在枝丫间,分不清是雾染绿了柳,还是柳留住了雾。

沿着江边的栈道缓步前行,脚下的木板带着清晨的微凉。忽然听见前方传来“哗啦”的水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夫正站在竹排上,手中的渔网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随后稳稳落入水中。渔网入水的瞬间,晨雾仿佛被惊扰,微微散开又迅速聚拢,阳光恰好透过云层洒下几缕金光,落在渔夫的蓑衣上,也落在泛起涟漪的江面,整个画面美得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我赶紧举起相机,生怕错过这转瞬即逝的“撒网晨曲”,却不小心踩滑了栈道上的青苔,踉跄着扶住旁边的栏杆,引得身旁的游客善意地笑起来,这意外的小插曲,倒让清晨的邂逅多了几分烟火气。

上午十点,告别雾漫东江,我向着苏仙岭出发。苏仙岭不算巍峨,却因“苏仙传说”多了几分灵气,山间的石阶蜿蜒向上,两旁的古树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走在石阶上,只听见鸟鸣和自己的脚步声,格外清净。起初我还劲头十足,迈着大步往上冲,可走到半山腰的“遇仙桥”时,便开始气喘吁吁,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正当我靠着栏杆休息时,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转头一看,是一对带着孩子的夫妻,小男孩大概五六岁,手里拿着一根小树枝,蹦蹦跳跳地说:“爸爸妈妈,我们比赛谁先到山顶!”

孩子的活力感染了我,我也跟着他们一起往上走。途中遇到一段较陡的石阶,小男孩走得不稳,我伸手扶了他一把,他仰起头冲我笑:“谢谢姐姐,看我能自己爬!”说着便甩开我的手,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上挪,那认真的模样惹得我们都笑了。爬到“苏仙观”前的平台时,风迎面吹来,带着山间的草木清香,俯瞰山下,郴州城的景色尽收眼底,远处的东江湖像一块碧玉镶嵌在大地上,刚才爬山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

傍晚时分,我坐在苏仙岭下的小饭馆里,点了一份郴州特色的栖凤渡鱼粉,鲜辣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全身。回想这一天,从清晨雾漫东江的仙气缭绕,到午后苏仙岭上的欢声笑语,没有匆忙地赶路,只有慢慢感受的惬意。郴州的美,不似大城市的繁华喧嚣,它藏在清晨的薄雾里,藏在山间的石阶上,藏在陌生人的善意微笑中,这平凡又鲜活的一天,成了我关于郴州最温暖的记忆。


作品点评

《郴山郴水处,一日揽湘情》文章以时间为轴串联郴州一日,从晨雾漫江到暮色笼城,东江湖的柔、莽山的秀、古村的静、鱼粉的鲜次第铺展。文字如工笔绘景,细节鲜活动人,既写山水之美,更融市井温情,将郴州的灵秀与烟火气揉进字里行间,读来如身临其境,满是让人向往的治愈感。

《郴州一日记》文章以一日行程串联郴州景致,雾漫东江的水墨意境、苏仙岭的登山逸趣、栖凤渡鱼粉的暖味,层次分明。细节鲜活动人,踩滑青苔的小插曲、扶孩童登山的温情,让旅途多了烟火气。语言质朴却共情,将郴州的柔与暖融入日常片段,读来满是治愈,尽显旅途惬意。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君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