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
郴州市王仙小学教师
作者简介
陈玉,女,1999年12月出生,现任教于郴州市王仙小学。曾获郴州市苏仙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获郴州市苏仙区第三届青年教师竞赛活动中获二等奖;获郴州市苏仙区人民政府2021年度、2024年度嘉奖。
代表作品
郴江千载润郴情
参赛作者:陈玉(郴州市王仙小学)
指导老师:段雪毅(郴州市王仙小学)
在湖南南部的山水之间,一条清亮的河流蜿蜒穿行于红岩绿树之中。郴江——这条被古人诗词赞美千年的水流,正不停歇地奔流,讲述着郴州这座城市的温暖故事。
站在高椅岭的岩壁上,山石在阳光下如同跃动的龙背。碧绿河水环绕着山岩,与东江湖上飘荡的晨雾形成一幅刚柔相济的画卷。渔人撒网惊起白鹭飞过江面时,翡翠般的水面漾开的不只是波纹,更是山水与人千百年来相互陪伴的约定。这片水土养育出的性格,既刻印在丹霞山的坚强脊线上,也流动在江湖的温软血脉中。
沿着郴水行走,历史在青石板路上缓缓苏醒。苏仙岭的松涛依然传唱着“郴江幸自绕郴山”的古老诗句,而山下的裕后街已经从过去的古道驿站,变成了今天充满文化气息的街区。昔日的骡马古道上,凹凸不平的青石被岁月打磨得发亮,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挑夫们的吆喝声与骡马的嘶鸣。初中时走过的那条泥泞小路,如今在白墙黑瓦间延续着千年商埠的热闹——传统工艺坊里戏曲演员水袖轻扬,老茶馆中鱼粉香味扑鼻,鹊仙桥上少女执伞倚栏,宛如从古诗词中走出来的画面。
而最动人的,是山水与人情交融出的温暖。将军故居里的英雄故事,沙洲村“半条被子”传承的深厚情谊,都如郴江之水滋养着这片土地。当傍晚的霞光染红江面,裕后街的灯笼一个个点亮,碗中鱼粉冒出的热气里,既有传统美食的香味,更有人间真情的温度。老人们坐在修复一新的屋檐下回忆往事,孩子们在骡马雕塑旁欢笑奔跑——这幅“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的画面,正是山水与人文相互守护的最好证明。
郴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淌,如同这座城市跳动的心。它见证过古代骡马的蹄声踏破晨雾,承载过唐宋时期船帆掠过夕阳,如今又映照出现代城市的灿烂灯光。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那份深植于郴山郴水间的“郴州情”始终未变——这是丹霞山般的坚强朴实,是东江湖水般的包容温和,更是穿越两千多年时光依旧温暖如初的人间烟火气。
当最后一抹晚霞掠过苏仙岭的古代碑刻,郴江两岸渐渐亮起万家灯火。此刻终于明白:郴州最动人的不只是山水风景,更是山水养育出的那种生活——既有攀登龙背山的勇气,也有泛舟江湖的从容,更在千年裕后街的烟火气中,书写着人与自然永远相伴的温暖诗篇。
作品点评
此文以清丽笔触勾勒郴州风骨。文章以郴江为脉,巧妙串联丹霞奇观、千年古道与现代街市,将高椅岭之雄、东江湖之柔、裕后街之韵融为一体。更难得的是,在山水画卷中注入人文温度——从“半条被子”的红色记忆到鱼粉蒸腾的市井烟火,最终落笔于“山水育人”的永恒主题,完成了一场自然与人文的双向奔赴。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堪称一篇形神兼备的郴城颂歌。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 君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