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燕
郴州市汝城县第四中学教师
作者简介
朱红燕,女,1993年6月出生,现任教于郴州市汝城县第四中学。
代表作品
儿时的回忆
参赛作者:朱红燕(郴州市汝城县第四中学)
江口如一枚静卧在沙洲的青螺壳,而外婆家的小小山村就蜷在这螺壳的深处。门前的溪流轻盈流淌,水声昼夜不息,如永不疲倦的絮语,清晰又温柔地汇入我童年的梦田。
外婆家门前的潺潺溪流,清可见底,如一条流动的玻璃带子。溪水清浅,我们常脱了鞋,赤脚踩进水里,凉滑的溪水裹住了脚踝,水底的鹅卵石硌得脚心又疼又痒。清凉之水浸润脚趾缝,如同被亲吻一般。鱼儿像溪水里的精灵,青脊一闪,倏忽窜过,我们几个孩子撅起屁股,目不转睛盯住水流,偶尔见到一道银光倏忽游过,便慌忙伸手去扑,引得我们一阵徒劳的追逐。鱼儿狡猾,每每从指缝溜走,溅起的水花倒先湿了衣衫。摸虾也自有乐趣,翻开一块块石头,底下常伏着惊慌失措的小虾,细脚伶仃地弹跳着,仿佛水草间乍醒的精灵。我们笑着争抢,水花四溅,溪流被我们搅得哗哗作响,欢快中裹着顽童的喧闹。
每年枇杷黄时,我总去大舅家摘枇杷。大舅家枇杷树结的果子,果肉饱满得几乎撑裂了薄皮,撕开皮,入口先是酸甜在舌尖跳荡,继而满口清甜漫溢开来,恍如舌尖上忽地铺开了一条蜜的小径。
枇杷才尝罢,枣子又熟了。外婆家院外有一株枣树,其枝干虬结如盘踞的龙蛇,树皮龟裂如岁月刻下的皱纹,却依旧年年缀满鲜红饱满的枣子。外婆总在树下放张摇椅,轻轻摇着蒲扇,静静守候。每到夏末,青枣渐染红晕,压弯了枝头,仿佛一串串小灯笼悬在碧叶间。每每站在树底下仰望,便觉那一颗颗红宝石悬于半空,惹得人心痒难耐。枣子熟透时,外婆则踮起小脚,举着长竿轻轻敲打,枣子便如骤雨般噼里啪啦落下来,铺了一地殷红。我们捡拾着,堆满了竹匾,她细心挑出饱满的果子,小心将它们摊开在门前的竹匾上晾晒。夏日的阳光便这样悄然沉淀,枣子一日日收束起丰腴的体态,凝缩成深红皱褶的果实——仿佛将整个夏天的光热都密密裹藏其中了。最后一层层裹进油纸包严实了,放进柜子深处。我曾偷偷掀开柜门,那油纸包静静卧在幽暗里,如同珍藏着一个甜蜜的秘密。外婆每每察觉,只是含笑轻点我的额头:“小馋猫,莫急,等晒成干,甜味才熬得透呢。”
外婆家也养过兔子,雪白一团蜷在笼中,粉红鼻尖微微翕动,像在嗅探未知的世界。我们常拔了鲜嫩青草递进笼去,兔子细碎地嚼着草叶,三瓣嘴儿不停蠕动,神态竟似温顺的孩童。后来兔子肥大了,竟成了盘中餐,我那时只知肉味鲜美,却未曾想通这嫩滑之肉和那雪白温顺之间,竟暗藏着一道模糊而不可解的界限。
外婆家的邻居们,也如溪水一般清亮和善,家家户户之间仿佛无墙,邻里之间连炊烟都几乎融在了一处。有时饭点到了,外婆家灶上未起炊烟,邻家木桌却已摆到檐下,饭菜香气飘散开来。邻家姨婆便隔着矮墙招呼:“来呀,这边吃一口!”我们便也毫不推辞,跳过门槛,坐到邻家桌旁去,那饭菜的香味,早已熟悉如自家锅里冒出的气息。
后来我离乡,如溪水终究要奔向远方。我们每年都要回江口,枣树已老,溪流渐窄,外婆的身影也消隐于岁月深处。某夜,月光如练,清冷地铺满了空荡的院落,院中月光如水,我摊开掌心,几粒枣干卧在月光里,色泽黯沉,如同凝固的时间本身,像几颗小小的、沉默的心。干硬粗糙的表皮之下,甜意竟如深泉般幽幽渗出,缓缓漫过舌尖,弥漫于唇齿之间——那滋味如此熟悉,仿佛外婆的注视穿越了光阴,正轻轻落回我身上。岁月风干的是枣子的汁水,却将某种更浓郁的东西封存:旧日门口的溪流声,枣树下兔子嚼叶的微响,以及外婆手掌的温存……尽数浓缩于这一枚风干的果实里。月光无声流转其上,恍若替外婆继续晒着这存了多年的甜意——晒着晒着,那甜味竟自己暖了;暖着暖着,心头也渐渐软了,咸涩的滋味却涌上眼眶。
如今,外婆已逝,枣树也老去,溪水却依旧年年清唱如昔。偶然翻出旧日晒干的红枣,含一枚在嘴里,慢慢嚼着,那甜味便渐次化开,竟似浓缩了昔年所有夏日的暖热和阳光,又勾起了枣树下的笑语,溪水中的欢腾,邻家饭菜的喷香……它们竟纷纷在口中复生,重新聚拢于舌尖之上。
此身虽已远行,此心仍徘徊在江口溪畔。回忆经岁月之手,终被晒成一小块固执的琥珀,甜中沁着微咸。每当夜深人静,那水流便汩汩涌起,以亘古不变的节拍,在胸中反复拍打着看不见的岸。回忆封存住昔日江口的光影人情,竟能穿越时光——于某个唇齿开合间,让那消逝的村庄,重又簌簌抖落一身温热的阳光。
作品点评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 君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