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燕
郴州市第十五中学教师
作者简介
曹小燕,女,1991年11月出生,现任教于郴州市第十五中学,担任语文教师。曾获2025年郴州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郴州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创作背景:中元节作者在父亲坟前祭扫,回忆起童年时沉默寡言的父亲帮助自己完成植树节任务的往事,深刻顿悟到父爱深沉含蓄的本质,并借樟树的生命力表达了对父亲永恒的怀念。
代表作品
樟树无声
参赛作者:曹小燕(郴州市第十五中学)
中元节,我回到老家,在父亲坟前烧纸焚香。山间杂草已没膝,唯有几棵樟树沉默地伫立着,亭亭如盖,在氤氲的烟火中投下斑驳的影子。恍惚间,思绪回到多年前的那个黄昏。
那时我读小学三年级,植树节前,老师嘱咐每人带一株树苗到学校。别的同学兴奋地讨论着要带杨树、柳树,我却陷入深深的恐慌——家里哪有树苗?而父亲终日在地里劳作,沉默得像一块坚硬的石头。
他总是一早出门,傍晚才归,裤脚沾满泥土,眉头锁着生活的重量,几天都说不上一句话。那几天,我看着空荡荡的院角,心里反复练习如何开口,却一次次被自己推翻。恐惧堆积得像山一样高:怕完不成作业,怕老师的斥责,更怕父亲那双疲惫而严厉的眼睛。
直到植树节前一天下午,我终于攥着衣角,走到他面前,声音小得像蚊子哼:“爸……植树节,学校要树苗。”他正蹲在门槛上磨锄头,手上的动作停了一瞬,抬起头看我。我紧张得几乎要哭出来。他却什么也没问,只站起身说:“后山有樟树,你自己去挖不行,根会断。”
那个黄昏,他扛着锄头走在前面,破旧的解放鞋踩在在郴州特有的红壤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我提着竹筐跟在后头,数着他裤脚上干涸的泥点,像在读一部无字的经书。父亲在坡上寻了很久,选中一株半人高的小樟树。他吐口唾沫在手心,用力挖下去。他蹲下身刨坑的姿势,和在地里侍弄庄稼时一模一样。泥土簌簌翻起,他额上渗出汗珠,沿着黝黑的脖颈滑落。他小心翼翼地避开了每一段细根,最后用手把树根包着土捧进筐里,低声说:“根要带土,才活得了。”这是他当时说的最长的一句话。
许多年后,他自己也化作后山的一抔黄土。我站在当年他挖树苗的地方,抚摸如今已粗壮挺拔的樟树树干,突然明白:最深沉的爱,从来喧哗不得。香烟缭绕中,我仿佛又听见那句:“根要带土,才活得了。”是啊,父亲们何尝不是这样?他们的爱是樟树的根,静默地向深处扎,紧紧抱住生养他们的这片红土地,带着泥土的厚重与沉默,滋养着下一个春天。
作品点评
文章以中元节祭父为引,串联起童年植树节父亲寻樟树苗的往事。细节刻画细腻,父亲刨土护根的动作、简短话语,皆藏深沉父爱。结尾将父爱喻为樟树根,联结土地与传承,情感质朴动人,于平淡叙事中见深情,道尽无言父爱的厚重与绵长。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 君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