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轩
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郭子轩,男,2010年6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在校担任班干部,认真负责,成绩优异。
代表作品
那山那水那溪,一方桃源之境
参赛作者:郭子轩(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张德华(郴州市永兴县树德初级中学)
读《桃花源记》时,总疑心世间是否真有那样的秘境。直到友人说起苏仙区飞天山镇的“那山那水云溪居”,说那里的晨雾会缠住石阶,夕阳能把溪水染成蜜糖色,我们便驱车驶向那片传说中的桃源。
车子钻进盘山公路时,暑气正盛。窗外的绿意层层叠叠漫过来:浅绿的是新抽的竹枝,深绿的是老松的冠盖,偶有几株野枫红得像被阳光吻过的朱砂。山风送来草木的清香,混着溪涧的潮气,比空调风更沁人心脾。转过最后一道弯,导航没了信号,一片青瓦白墙的屋舍忽然从树影里钻出来,檐角铜铃叮咚作响。
抵达时暮色四合。我踩着青石板往山腰观景台去,脚边草叶凝着白日热气。天边云霞正上演盛大退场:橘红漫过天际,玫瑰色雾霭从山坳漫出,远处山脊被镀上金边,像水墨画里被朱砂点过的轮廓。山脚下水塘漾着碎金般的波光,几个戴草帽的人影静坐着,鱼竿影子斜斜映在水里。我找块被晒暖的石头坐下,看最后一缕阳光掠过对面竹梢,才觉呼吸都轻缓起来。
第二日清晨被鸟鸣唤醒,露水还挂在窗棂上。沿水塘散步,撞见昨夜钓鱼的老者正收线,银亮的鱼身在晨光里翻了个身,溅起的水珠闪着光。我翻出渔具,选个树荫角落坐下。鱼线沉入水面,周遭静得能听见心跳。风掠水面,带起细碎涟漪,把云影揉成一汪碎玉;偶有白鹭掠过,翅膀划破空气的声音格外清晰。不知坐了多久,鱼竿猛地一沉,拉起线竟钓上条巴掌大的鲫鱼,银白鳞片在掌心颤抖,那喜悦比在都市签下大单更雀跃。
午后阳光炽烈,山坳里的泳池成了热闹去处。那池碧水像从山眼里涌出来的,边缘砌着青灰岩石,水面浮着几片荷叶。换泳衣时,听见孩童的笑声从水里炸开,几个孩子追着水面光斑跑,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织成七彩的网。我扎进水里,凉意漫过四肢,连日疲惫沉进池底。游到中央抬头,蓝天白云被水面折成碎片,岸边竹影在水里摇晃,像天空也在一同戏水。
暮色再次降临,营地炭火已燃起。我串着刚钓的鱼,鼻尖萦绕烤玉米焦香,忽然听见远处吉他声。山腰空地上搭着简易舞台,树枝上的荧光灯像串起的星星,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围坐草坪,有人抱吉他哼唱,有人举汽水打节拍。我找个空位坐下,咬了口烤鸡翅,旁边姑娘递来冰镇啤酒:“尝尝?本地酿的梅子酒。”酒液滑过喉咙,带着清甜果香,抬头望见星空亮起,北斗七星轮廓渐清,忽然明白“醉后不知天在水”的意境——这里,天与地、人与人间的距离原是这样近。
离开那天清晨,我又去水塘边坐了坐。晨雾像纱幔罩着山林,远处竹影若隐若现,真应了《桃花源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意境。车子驶出山口,后视镜里的云溪居渐渐隐进雾里,铜铃叮咚声好像还缠在耳畔。或许所谓桃源,本不在地图某个角落,而在某个突然慢下来的瞬间——当鱼线牵动掌心,当水花漫过脚踝,当星光落进酒杯,便已是身在桃源了。
作品点评
这篇游记在语言上,善用比喻与通感,如“绿意像泼翻的墨汁”“水花织成七彩的网”,让文字鲜活。内容紧扣“桃源”,串联起沿途风光、垂钓、戏水、夜营等场景,细节饱满。结构以时间为线,从抵达、次日清晨到午后、暮色,再到离开,首尾呼应《桃花源记》,借景抒情,将自然之美与心灵体验融合,凸显“桃源在心境”的感悟,形散神聚。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 君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