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俏
兰州理工大学学生
作者简介
张玉俏,女,2007年3月出生,现就读于兰州理工大学,作品散见于《飞天文学》《乌兰文学》。
代表作品
“林中之城”郴州
参赛作者:张玉俏(兰州理工大学)
南岭北麓,湘江之源,有一座城唤作郴州。她不像长安洛阳那般声名显赫,也不似苏杭那样被诗篇装点得如痴如醉。她只是静静地卧在五岭的褶皱里,如同一本被岁月磨去了封皮的古籍,唯有细心品读,方能窥见其中深藏的智慧与风骨。
郴州的山水是带着哲思的。小东江的雾,堪称天下绝景。每逢晨曦初露,江面便升起袅袅白雾,如轻纱漫卷,似仙气飘飘,将两岸青峰、碧水扁舟尽数融入水墨丹青。这雾来得神秘,去得飘逸,仿佛不是自然现象,而是天地间一场持续了千年的深呼吸。雾起时,现实与幻境的边界被温柔地抹去;雾散处,一江碧水澄澈见底,宛若明镜。这雾与水的交替,恰似中国文化的双重性格——一面是道家般的朦胧超脱,逍遥世外;一面是儒家似的清明坚毅,直指本心。郴人在这雾中生长,既懂得生活的诗意与含蓄,也深谙生命的澄明与坚守。
这片土地的记忆深处,镌刻着义帝的悲歌。秦末乱世,群雄逐鹿,义帝熊心被项羽徙于郴县,最终殒命于此。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让郴州自楚汉时期就浸染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少游的一曲《踏莎行》,将贬谪路上的孤寂与山水的清冷融为一体,唱尽了人生逆旅中的苍茫与叩问。郴州于是成了失意文人的心灵驿站,在漫长的历史中,它接纳了无数南迁的士人,倾听他们的愤懑与思索,抚慰他们的灵魂与创伤。这座城因此积淀了一种独特的气质——它不炫耀繁华,却能给予最深的理解;它不避讳苦难,却总能从中升华出力量。
若说义帝与秦观赋予了郴州以历史的厚重,那么莽山则给予了郴州大地的脊梁与温度。这座“原始生态第一山”如同洪荒初开时的遗存,山间林海苍茫,飞瀑流泉,珍稀动植物在此生息繁衍,延续着生命最本真的状态。莽山的雄奇险峻,是郴州人性格中坚韧不拔的底色;而山中流淌的温泉,又是这座城市温柔包容的写照。刚与柔,冷与热,在这片山水中奇妙地共存,仿佛在诉说:真正的强大从不拒绝温情,历久弥新的文明必然根植于生命的沃土。
穿越历史的烟云,郴州更在近代以来展现了另一种风采——中国女排的腾飞之地。郴州体育训练基地,曾见证了中国女排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一代代女排姑娘在这里挥洒汗水,磨砺意志,将个人的拼搏融入集体的荣耀,最终在世界赛场上赢得了属于一个时代的尊崇。从古老的迁谪之地到新时代的拼搏之所,郴州完成了精神的涅槃。它告诉我们:苦难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传统不是包袱,而是创新的基石。
今天的郴州,依然保持着“林中之城”的清新宁静。都市的喧嚣似乎从未掩盖她从容的脉搏,现代的开发也未能削去她独特的棱角。郴人依旧在雾漫小东江的晨曦中开始一天的劳作,在苏仙岭的夕照里回味历史的悠远,在莽山的怀抱中感受大地的馈赠。这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定,是一种深植于水土的文化自信。
郴州的故事,说到底是一个关于坚守与蜕变、柔韧与刚强、个体与家国的故事。她不像那些名满天下的都市,用耀眼的光环吸引世界的目光;她只是静静地守在南岭的臂弯里,以雾的朦胧守护生命的本真,以水的澄明映照灵魂的深度,以山的坚韧支撑起一片精神的天空。
读懂郴州,便读懂了一种在历史长河中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的智慧,一种在时代变迁里既拥抱未来又不失本真的勇气。这或许就是郴州——这座千年古城留给世界的最深长思量。
作品点评
此文以细腻笔触勾勒郴州独特气质,从山水景致切入,将小东江雾的朦胧与澄澈关联文化哲思;再串联义帝悲歌、秦观词意,赋予城市历史厚重;又借莽山生态与女排精神,展现其刚柔并济的蜕变。文字兼具诗意与深度,以 “坚守与蜕变” 为魂,让千年郴州的风骨与智慧跃然纸上,感染力强。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 君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