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龙
郴州思科职业学院学生
作者简介
刘江龙,男,2006年9月出生,就读于郴州思科职业学院,学生会生活部成员。
创作背景:作者自幼在郴州生活。郴州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向前,他也在岁月流转中逐渐成长,他见证着城市的日新月异,也回忆着似水流年中巷弄里的青石板、街边的商贩,以及一同戏水的伙伴,感慨万千,书成此文。
代表作品
郴城记
参赛作者:刘江龙(郴州思科职业学院)
我生于斯长于斯,二十余载光阴未曾远游。这座城池不大不小,恰似量体裁衣般容纳了我整个青春岁月。
晨光里的郴州最是鲜活灵动。五岭广场的早点摊腾起袅袅白雾,卖米粉的老板娘眼尖得很,一见我便笑:今路还是免葱加辣?竹筷搅动锅里的粉条,红油浇淋,酸豆角点缀,便是最地道的郴州滋味。我蹲在路边捧碗而食,看晨曦一寸寸攀上苏仙岭的轮廓。
郴江的水永远从容流淌。儿时常在岸边打水漂的石子,如今仍躺在记忆里。父亲鬓角的白发比江波更醒目,曾经教我甩石子的手已布满皱纹。江畔石栏上某某爱某某的刻痕层层叠叠,如同褪色的年轮,记录着郴州儿女的爱情誓言。
裕后街的老巷子拆了大半。青石板路被太阳晒得滚烫的记忆还在,如今却矗立着玻璃幕墙的商场。转角处那家老照相馆倔强地守着,橱窗里泛黄的照片定格着郴州人的悲欢。
雨季来临,北湖公园的荷花依旧绽放。儿时眼中的海,如今二十分钟便可绕行一周。湖心亭的漆色剥落,柱子上歪斜的字迹里,我找到了十五岁刻下的到此一游,旁边那个笑脸依然稚嫩。
周末的兴隆步行街永远拥挤。奶茶店换了招牌,从避风塘到蜜雪冰城,唯有糖油粑粑摊十余年未变。老板娘蓝底白花的围裙依旧,只是青丝染了霜雪:长这么高劳。她笑着往粑粑上多撒把芝麻。
苏仙岭的八百三十七级台阶,中学时代与同窗竞逐的战场。如今爬至半途便需歇脚,山顶观景台望去,高楼林立间,郴江仍如青罗带绕城蜿蜒。
夜色中的人民电影院,褪色海报依稀可辨。曾在这里把爆米花撒了满地,只为掩饰初见暗恋女孩的慌乱。如今KTV的霓虹闪烁,再寻不见当年的光影。
二十余岁的郴州青年,站在离别与出发的路口。我们眷恋市井烟火,又向往远方星辰。这座城在生长,我们亦在蜕变。但无论行至何处,郴州的米粉香、郴江的晚风、街巷里的笑靥,总在某个瞬间涌上心头。
郴州不大,却恰好盛得下所有乡愁。
作品点评
本文以细腻笔触勾勒郴州风物与成长记忆,情感真挚动人。开篇“郴山不语,郴水长流”定调,用米粉香、青石板、电影院等意象串联时光,于今昔对比中藏乡愁。细节鲜活,如老板娘的招呼、刻痕的年轮,见微知著。语言质朴含情,结尾点出“盛得下所有乡愁”,余韵悠长。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君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