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璇
郴州市宜章县第五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王雨璇,女,2011年9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五中学。
代表作品
故乡的路
参赛作者:王雨璇(郴州市宜章县第五中学)
指导老师:王慧珍(郴州市宜章县第五中学)
祖父的布鞋总沾着泥。那年,他挑着土豆上镇里去卖,扁担在肩头留下两条大红印子。回来路上下着绵绵细雨,黄泥土路被雨水浸湿,发软,走一步留下一个脚印,早已掉色的布鞋也被染成了黄色。到村口那棵槐树下时,鞋能倒出半瓢泥。就这样,一条缠绕在丘陵间像麻绳样的黄土泥路,祖父挑着扁担走过多少回,只有那沾满了泥浆的布鞋知道。他时常嘀咕道:“啥时才有条像样的路啊。”多年前,这个没有条像样路的村子就是我的故乡,郴州市的一个偏远山村。
后来我才明白,一条像样的路是压在村里祖祖辈辈几代人心头上的路。祖父他们,也曾扛起锄头,拿起铁锹,以愚公移山般的信念与自然搏斗。但在自然面前,人力却显得微不足道,连续的几场大雨后,那路的雏形终究还是归于泥泞。父亲这一辈,南下务工者居多,每一次归乡,擦得发亮的皮鞋踩在柔软的土路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印子。父亲常说:“不修路,娃上学不方便嘞,必须得修路。”
那年放假,是个雨天,一下车,还未来得及把雨鞋拿出来,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早已不是那条被雨水泡得发软发胀的土路了。招呼站停放着许多摩托车,父亲已等候多时,我们坐在摩托车上,车后盖的箱子在有些凹凸不平的路上一上一下,一路颠簸,虽然硌得车胎蹦跳,却再也不用担心鞋被粘上泥。路过老槐树时,卖糖饼的奶奶已不见人影,红星小卖部的招牌却格外显眼。在小卖部门口遇见李大伯,正用计算器算着卖土豆的钱,三轮车里装着几大袋土豆,大伯收拾好东西又准备上镇里卖土豆,再也不用像祖父一样用扁担挑着去卖哩。
前些年,春节回家,小轿车在乌黑油亮的柏油路上平稳驶过,一路上乡村农家乐、美味土菜馆招牌林立。路过老槐树时,红星超市门前停放着各式各样的汽车,右侧还立着充电桩,李大伯的儿子正给电动汽车充电。大货车上摆放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土豆,孙子乐乐正用手机直播卖土豆。
归程时,阳光下的柏油路亮堂堂的,我拿起手机咔嚓拍了一张,存在满是乡愁的相册里,一起存放着的还有祖父挑着土豆走在黄泥土路上的脚印,父亲开着摩托车在水泥路上颠簸的背影,和此刻拍下的,我坐着小轿车在柏油路上行驶的辙痕。
祖辈的念头,父辈的行动,一代人敢于梦想,一代人勇于实现,正是祖祖辈辈真真切切的情才有了这条通往外面世界的路,一条像样的路。路是没有尽头的,故乡情也是割舍不断的。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以多年前故乡的黄泥土路为切入点,通过描写故乡路从黄泥土路到水泥路再到柏油路的变化,不仅体现路的变迁,也侧面反映了故乡的改变和时代的发展,语言朴实,情感细腻,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的情感,洋溢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