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807.沈尹杰 | 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学生
2025-09-08 13:08:36

  沈尹杰

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沈尹杰,男,2012年2月出生,就读于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八年级。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灵感来源于一个夜晚偶然形成的“对影成三人”画面,在月色下品着玲珑茶思考,将其具象化所得。他曾在郴州旅游过,对郴州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兴趣,为此深入了解也感受了不少郴州文化。


代表作品

对影成三人

参赛作者:沈尹杰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

夜深了,寒意顺着裕后街古巷的青砖缝漫上来——那砖缝里还嵌着半片去年嘉禾伴嫁歌会落下的彩纸,此刻裹住园子的每一角,连檐下挂着的、印着“福城”二字的红灯笼都似浸了凉。唯有手里茶盏飘出的热气,裹着广式焙茶混着郴州玲珑茶的清润,轻抚过我的脸颊——这一点暖,在夜里竟显得格外珍贵,像犀牛井的月影,凉得温柔,却又带着千年不褪的温度。

一轮明月悬在头顶,不吝地把清辉洒下来,落在郴江沿岸的石板路上、苏仙岭松枝的缝隙间,也落在我身上。月色里的园子,清清楚楚立着三个我:贴在地面的影子是“过去”,泛着板梁古村青石板上旧痕的哑光;映在水里的倒影是“未来”,漾着东江湖晨雾未散的波光;而我站在中间,是此刻的“现在”,衣角还沾着仰天湖草原带回的草屑。

我的“过去”总裹着些不堪的回忆。我试着转头看他,他却总贴在我身后,始终露不出全貌——只看得见他是半透明的黑,像蒙了层旧纱,边缘还泛着月光的冷白,明明该忘了的,却总跟着我,甩也甩不掉。我抬抬手,他也抬;我低头拢了拢衣袖,他也跟着拢,连指尖微颤的弧度都分毫不差。一时间竟分不清,是我在学他,还是他在缠我。姑且算我在模仿“过去”吧,想来也可悲:我总逃不开他,做一件事,都在不经意间复刻着他曾犯过的错。听说唯有“认清”的光,能从头到脚裹住我,让“过去”暂时淡成一缕烟;可光一散,他又会悄悄贴回来,跟在我脚后,像小时候在裕后街追着卖灯芯糕的小贩,怎么也甩不开。

“过去”当然也不是全剩坏处。是靠他攒下的那些经验,我才知道,要见“未来”,得借着“态度”做的水面。水里的“未来”和现在的我长得一模一样,连衣摆的褶皱都没差,只是多了份和我此刻一样的鲜活颜色——不像“过去”,总蒙着层灰。先前我只敢凑着茶盏看,茶盏里的水面窄窄浅浅,风一吹就晃,“未来”便跟着缩成一小团,连眉眼都模糊,小得可怜。于是我听了“过去”的劝,走到东江湖边,蹲下身看。湖面平得像块镜子,映着远处莽山的轮廓,“未来”在里面舒展开来,果然大了不少,连我鬓边垂落的、沾着玲珑茶芽的发丝都看得清。我忍不住伸出指尖,轻轻碰了碰湖水,倒影里的“未来”跟着晃了晃——我忽然有点慌:原来未来看得越清、铺得越广,反而要更稳地站着,才怕惊散了这份清晰,像守着湘南起义纪念馆里那面没褪色的红旗,得攥得紧,才不会被风卷走。

是啊,就像“过去”甩不开,“未来”也从来没离开过。影子贴在我脚边,倒影浮在我眼前,一黑一明,都跟着我动,要陪到我生命的尽头。“过去”教我守好心里的那点本分,像炎帝在神农谷尝百草时,守着“救世人”的初心;“未来”在水里等着看我活成什么样——那在这之前,我定要守住“初心”二字,不辜负这一路带着“过去”、望着“未来”的自己,不辜负郴江水里映过的无数赤诚身影。等死亡真正来临时,我也定会把“仁义”这两个字,活成裕后街红灯笼上那抹不会褪色的红,活成东江湖里永远清亮的波光。


作品点评

作者以裕后街夜色为引,借茶暖、月色串联起郴州风物,将“过去”“现在”“未来”化作影子、自身与水中倒影,又融入东江湖、莽山等景与初心、仁义的思考。文字细腻又有力量,让郴州的景与人生感悟相融,读来动人又引人回味。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