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欣
郴州市宜章县湘南红军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刘雨欣,女,2012年12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湘南红军学校。担任班长,品学兼优,多次获得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
那山·那水·那人
参赛作者:刘雨欣(郴州市宜章县湘南红军学校)
指导老师:谢未芳(郴州市宜章县湘南红军学校)
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裹挟着晨露的微凉扑面而来,大部分城市正在夏日的热浪里煎熬着,我和家人正享受着家乡——莽山给我们带来的清凉,我的家乡位于莽山脚下,乐水河如一条玉带,环绕在绿水青山掩映下的村庄。
那山——莽山是调色盘
窗外映入眼帘的是有奇峰怪石、云层翻涌的莽山风光,云朵沾了露水,轻飘飘地挂在山腰上,树叶子被阳光一照,像撒了一把碎玻璃,晃得我忍不住揉眼睛。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莽山是仙女画家云集之地。她们画笔一挥,用春天的杜鹃花把南风染成粉红色,秋天的枫叶林宛若童话画卷,万山层林浸染,如火如荼,最妙的是夏天的雨后——浅绿的苔藓爬上青石板,深绿的松针滴着水珠子,而藏在树根下的蘑菇伞盖,白的像雪,红的像霞。
上周末我跟着爸爸去采蘑菇。脚踩在松软的腐叶毯上,忽然听见“扑棱棱”一声响,竟惊飞了竹鸡妈妈。它护着毛茸茸的小崽钻进刺藤里,爸爸冲我眨眼:“小声点,别吓跑山神的绣花针。”回家时我的草帽兜满了野蘑菇,让我们享受了一顿大自然的恩赐。
那水——乐水河会讲故事
乐水河最活泼的时候是傍晚。晚霞把流水染成橘子汽水的颜色,我和弟弟蹲在芦苇丛里摸螺蛳。脚底鹅卵石滑溜溜的,红蜻蜓在水面跳“8”字舞,突然“哗啦”一声,弟弟翻进了浅水湾,举着沾泥的蚌壳冲我傻笑。夏日里,我们在乐水河里的嬉戏声、打闹声、欢呼声、蛙声虫鸣、小鸟的歌声串成一串快乐的音符,述说着乐水的幸福故事。
昨天下过雨,河水涨得能漫过石拱桥的脚踝。我和小伙伴用碎石块筑水坝,忽然看见上游漂来几朵野姜花,像是大山捎给下游的信笺。妈妈常说,乐水河的歌声能洗去烦恼——此刻水波轻拍着岩石,可不就是在哼《摇橹曲》么?
那人——烟火里藏着星星
莽山脚下的人家最懂山的脾性。张婶总在拂晓时分挎着竹篮上山,她采的云雾茶带着露水的清冽,炒茶时木屋里飘出的香气能绕着村子转三圈。傍晚路过蛇博士的窗外,灯光下,正在对他正对着玻璃罐里的烙铁头蛇喃喃自语。那蛇鳞泛着古铜色的光,信子吐得慢悠悠,像在听他讲山涧的秘密。博士戴着老花镜,指尖捏着镊子翻动一片蛇蜕,镜片反射着台灯的光晕,他忽然抬头朝我笑:“这小家伙刚换了新衣裳,你瞧这纹路,比去年的更俊。”
奶奶的灶台永远暖烘烘的。清晨她蒸的红薯包,麦香混着山枣蜜的甜;傍晚炖的蘑菇汤,咕嘟声里浮着野葱的绿。昨晚我帮她择菜,她指着檐下晒的笋干说:“这是山给咱留的冬粮,得好好收着。”
村口的老槐树下,总聚着纳凉的乡亲。刘爷爷摇着蒲扇讲红军过莽山的故事,唾沫星子溅在棋盘上;婶子们手里的针线穿梭,聊着谁家的稻子结得沉,谁家的娃又摸了满篓鱼虾。晚风带着稻花的香,把这些絮语吹得软软的,落在每个人心上。
那山是画,那水是歌,那人是藏在烟火里的星。这方水土养着的,是最鲜活的日子,是最踏实的暖。如今我的铅笔盒里收藏着莽山松针、乐水河的河贝和蛇博士送我的纪念品。老师说,家乡是长在血脉里的歌谣,当你离开后才懂得反复吟唱。
作品点评
文章像带着晨露的山风,清爽又动人。莽山的色彩、乐水河的故事、乡亲们的烟火气,在你笔下都活了过来——张婶的茶香、蛇博士的专注、奶奶的灶台,每个细节都藏着对家乡的爱。用童心捕捉生活的诗意,让山水与人情交融成温暖的画,这样的文字,读来满心欢喜,继续带着这份细腻去发现更多美好吧!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君
二审:谢莉娜 见习生 胡云可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