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旺
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胡兆旺,男,2009年2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喜欢打篮球。
创作背景:因为一次游玩,作者加深了对郴州的印象,有感而发写下此文。
代表作品
流淌在时光里的山水诗
参赛作者:胡兆旺(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张德华(郴州市永兴县树德初级中学)
初中暑假的郴州之行,像一枚被岁月打磨得温润的玉,至今仍在记忆里散发着清辉。那片土地的山水与烟火,早已化作心底挥之不去的诗行。
初遇东江湖时,晨雾还未散尽。天刚蒙蒙亮,我们便踩着露水来到湖边,只见湖面浮着一层牛乳般的晨雾,淡得像宣纸晕开的墨痕。待朝阳爬上远山,金线似的阳光穿透雾霭,湖面顿时漾起碎金般的波光。乘上乌篷船,船桨搅碎镜面般的湖水,露出底下青褐色的卵石,几尾银鳞小鱼倏忽游过,尾鳍扫过石面,惊起一串细碎的涟漪。
两岸的山是青黛色的,像被画家泼了浓墨,又随手点染了几点艳色——是映山红在崖壁间炸开,是野菊在草丛里铺成金毯。风掠过湖面时,会卷来草木的清香,混着水汽的微凉,扑在脸上格外清爽。偶尔有白鹭从船头掠过,翅膀擦过水面的瞬间,会带起一串晶莹的水珠,落在船板上叮咚作响,像谁在轻轻拨弄琴弦。岸边的渔人正撒网,竹篙轻点水面,身影在雾中若隐若现,恍惚间竟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水墨画里的场景。
离开东江湖,莽山的险峻与灵动又给了我另一重惊喜。沿着蜿蜒的石阶向上攀登,脚下的石头被岁月磨得发亮,每一步都像踩在时光的脉络上。山路两侧的怪石各有姿态:有的如雄鹰展翅,羽翼的纹路被风雨刻得清晰可见;有的似老龟探海,龟头微微昂起,仿佛在眺望远处的云海。
行至半山腰,云雾忽然漫了过来,像流动的轻纱裹住了山峦。身边的树木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只闻得见松针的清香和溪流的叮咚。顺着水声寻去,一道飞瀑藏在岩壁后,水流从丈许高的石缝中奔涌而下,撞在青石上碎成万千玉珠,又聚成银链坠入深潭。潭水绿得发蓝,像块被浸了千年的翡翠,阳光穿过水雾时,会折射出一道小小的彩虹,悬在潭面上,伸手去碰,却只摸到一手清凉。
登顶时,云雾恰好散开,群山如涛般在脚下铺展,远处的村庄缩成小小的黑点,炊烟像细线般袅袅升起。风穿过山谷时发出呼啸,仿佛群山在低声吟唱,那一刻忽然懂了“会当凌绝顶”的壮阔。
除了山水,郴州的烟火气更让人眷恋。在古村落里,青瓦木楼依山而建,石板路被踩得油亮。村口的老槐树下落着几位老人,手里编着竹篮,指尖翻飞间,青竹便成了精巧的花纹。见我们走来,一位阿婆递来一碗山泉水泡的野茶,茶汤清绿,入口带着微苦,回味却有甘甜。村里的妇人穿着蓝布绣花裙,在晒谷场上唱着古老的歌谣,歌词里有山有河,有日出日落,调子婉转得像山涧的溪流。
饭桌上的美味更是难忘:东江鱼用炭火烤制,皮酥肉嫩,蘸着本地的剁椒酱,鲜辣里带着湖水的清甜;临武鸭卤制得酱香浓郁,肉质紧实,嚼起来越嚼越香;还有山间采的野菌炒腊肉,菌子的鲜美混着腊肉的醇厚,一口下去,满是山林的馈赠。
如今再想起郴州,东江湖的晨雾仍会漫上心头,莽山的风仍在耳畔回响,古村落的歌声仍在记忆里流转。那片土地用山水作纸,以烟火为墨,为我写下了一首关于自然与人文的诗,每当念起,便觉满心温润。
作品点评
文章以回忆视角展开郴州之旅,东江湖的晨雾、莽山的飞瀑、古村落的烟火,在细腻笔触下构成立体画卷。作者善用感官描写,从雾的质感、水的清凉到茶香的回甘,让山水有了温度。动静结合的叙事中,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暖相互交织,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如同一首悠扬的山水民谣,余韵悠长。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