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
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陈奕,男,2009年6月出生,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曾多次在市、县级征文比赛中获奖。
代表作品
桃源访
参赛作者:陈奕(郴州市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黄武(郴州市第一中学)
苏仙岭上,悬着一个“桃源望断”的传说。千年时光里,仿佛总有一道孤影,在此寻寻觅觅,望穿秋水,只为那渺不可及的桃源。
初入山径,阳光正好,叶隙倾泻,溅起满山碎金。“天下第十八福地”的匾额赫然在目,沿途“福”字,楷隶行草,千姿百态,争相诉说人间祈愿。石板上,“桃源望断”四字已静默守候千年。步履渐疾,林荫愈浓,天光悄然收敛。倏忽间,郴州旅舍的白墙黛瓦,浮现在光与影之间。
缓步入院,一室三间,光线在逼仄的小院里茫然冲撞。屏息踏入中堂,《踏莎行》似乎墨迹未干,杜鹃啼血般,在眸中无声流转。四壁萧然,时光凝滞,举手投足间,皆恐惊起琉璃破碎的清响。
不宜久居,我踏上寻访三绝碑的石径。石板已被岁月磨圆棱角,古木静立,看老了白鹭无数次地飞翔。阳光筛下斑驳,洗出一片幽谧。足音轻叩,仿佛与千年前的跫音重叠。那是东坡长歌当哭的魂影,是米芾迂回蜿蜒的毫端。光影浮动,亦幻亦真;每一片摇曳的光斑,都是散落的桃源旧梦碎片。
拾级而上,曲径通幽,护碑亭翼然的檐角,探入一片翠绿。朱栏、碧瓦、苍檐,连同细细的风,都浸染着青绿的灵性。环顾四周,摩崖上,“桃源望断”四字沉沉压来;石壁下,少游先生的雕像半卧着,在光暗的边界凝视苍天。他近在咫尺,却咫尺天涯,形影缥缈,如同从未存在。
指尖抚过碑文,辨认那古朴的文字。先生,那定是一个雾锁重楼的寒夜,月色凄迷,津度茫茫;那定是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杜鹃啼血,斜阳将孤影拉得好长。友人的关心,于你,应如层层砖石,砌成重重离恨。郴水绕郴山,何故却要流下潇湘去?这何尝不是你痛心的美好的逝去?繁华凋零,前路无光,身陷局中,那玉质的桃源梦想终被那险恶世情、叵测人心震得粉碎。于是,“蓬莱旧事”尽付“烟霭纷纷”,“花影莺声”终成“孤馆春寒”。桃源望断时,何处是解渡?
“呼——”林风掠过指尖,浮光散乱,落叶如蝶,翩然划破纷繁的思绪。少游先生的雕像前,一袭青衫悄然浮现。先生自栩栩缕影中步出,眉眼深深,似说还休。
“是啊……”先生眼中泛起迷惘,似走入遥远的回忆。“绍圣年间,挫折不断,如堕烟海。自叹人生若梦,桃源幻灭,四顾无路,望断无寻,方有此句。吾师远谪海南,纵有‘兹游奇绝冠平生’之旷达,终不免月下把盏、北望凄然。可知桃源望断,非独我辈多愁易感;桃源之梦,亦非一人一念所能及。然而,”先生语锋微转,“物换星移,此地新添一词,欲访桃源,何妨一观?”
目光循指尖望去,一首“反其意而作”的《踏莎行》亮起:“桃源今在寻常处”“山川新意无重数”。先生衣袂轻扬:“那个年轻人的桃源,就在此地。”
大袖一挥,凝滞的时空骤然奔流。感官在苏仙岭上无限延展。慈眉善目的苏仙,“蓬莱在望”的山岚,在远方渐次清晰。古桥盘虬,苍苔覆石,白鹿洞溪水泠泠,穿玲珑小桥远去。回廊间,老者笑谈往事;孩童嬉逐,追逐着阳光下七彩的泡泡。航拍的无人机静守着生灵的密语,远处丝竹之声隐隐入耳。
“桃源已在寻常处”“山川新意无重数”。“去吧,孩子,”先生的声音如风拂过,“此处是我等破碎的旧梦,彼处方是你们青春的桃源……”
“先生——!”
“千年一眼,吾心不惩。望断无寻也罢,凄切伤怀也罢,在桃源之光未曾照彻尘世之前,每一次祈望与呼唤中,都立着我们的背影。而你们,不同。桃源临世!盛世人间!去吧!”光影翻腾,眼前景象瞬息万变:夜幕初临,华灯如昼;旭日喷薄,其道大光;箭凌九霄,扶摇而上;山河锦绣,红旗漫卷……先生的眼神复归宁静。“去吧——”转身,拂袖。青衫虚影与飘散话语,如孤鸿无迹,雪落无痕。
桃源,已不必苦觅于虚无缥缈处,而已在你我身畔流转生辉。愿你我珍重守护这盛世桃源。亦愿,勿忘那桃源临世之前,所有伤痛的、破碎的、于漫长黑暗中虔诚不灭的祈愿。
作品点评
作者穿行于苏仙岭的千年光影,在“福地”石径、少游雕像、三绝碑文间驻足凝思。文章巧妙地将秦观《踏莎行》的凄婉孤绝——“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千古之问,钩沉出历史烟云中那份“望断无寻”的深重郴情。更可贵的是,笔锋陡转,于时空对话中洞见新时代的“桃源”已非虚无缥缈,而在于寻常郴州的山川新意、人间烟火与盛世图景。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 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