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18.张家豪 | 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2025-09-04 15:29:57

  张家豪

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张家豪,男,2008年12月出生,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代表作品

醉美郴州

参赛作者:张家豪郴州市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黄  武(郴州市第一中学

“青山绿水潇湘间,郴州风光画中仙。诗意悠悠古城在,柳垂花艳似仙翩。”诗中的郴州,山清水秀,有如世外桃源,又似仙境一般,风景美如画,令人陶醉。除此之外,郴州人心淳朴,待人友善,情意浓浓。作为独特的福城,郴州以其热情好客的态度,让无数游人沉醉在郴山郴水郴情之中。

郴州山水甲天下,翠峰如簇,苏仙岭作为天下第十八福地,因其苏仙神奇美丽的传说以及吸引人的自然风光而久负盛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山中自然风光优美,到处可见青翠的树林,清澈的绿水,清脆悦耳的鸟鸣以及奔走游玩的游人,享受着舒适清爽的暖风,暖阳洒在身上,伴着哗哗的流水声,真好似仙人一般潇洒快活,桃花源中的怡然自乐也许就是这般感觉吧。

初春早晨的苏仙岭,却又是另一番光景,山中迷雾冰滑,寒霜未去,却可见更多游人负势竞上,以待朝阳,寒风仍旧刺骨,天空黑压压一片,仿佛有千军万马之势,震得树木沙沙作响。待至山巅,坐于亭上,便有鸟瞰全郴州城之势,古人云: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即是登福地而小郴州。戊申晦,五鼓,天空中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原本黑沉沉的天空俨然被点亮,云朵被渲染成金黄色。朝阳初升,金光四起、这不禁使人想起:“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霎时,寒意褪去,四面八方都被染成金黄,场面如此壮观盛大,以至于接踵而至,路上的汽车多了,来往的行人多了,飞鸟也开始结队飞翔,仿佛世界从此刻被叫醒,如此壮观,令人难忘。

夜晚的苏仙岭也颇具特色,当微凉的晚风拂过心灵,一天的痛苦与疲惫便无影无踪,看着明月当空,皓月千里,心中便生出万千感慨,感万物轮回,慨人生茫茫。心中有如驾一叶之扁舟,既知人生渺茫,有如沧海之一粟,更应知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之境界。俯瞰郴州全城,万家灯火发出耀眼光芒,各种颜色的光混杂在一起,夜空中的郴州城,不仅给世界带来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象征着郴州的深重情谊。

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郴州还具有独特的历史底蕴。1934年11月,半条被子的故事在郴州沙洲村发生,三名红军女战士在借宿时看到家中贫苦,甚至没有一条被子,于是红军们将被子一分为二,送给了老人。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红军战士爱人民,人民群众爱红军。红军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为人民群众着想。丰富的历史底蕴,使郴州不仅拥有秀美的山水,更有淳朴深厚的郴情。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这是秦观笔下的郴州,凄惨悲凉。今日的郴州,山河壮美,云销雨霁,真似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又甚似羽化而登仙。山水荡漾,诗情犹在,承历史之感,续今之情谊。在茫茫世界之中,风景这边独好。


作品点评

这篇文字以诗意开篇,串联郴州山水人文。苏仙岭朝暮之景各有韵味,朝阳初升的壮阔与月夜俯瞰的静谧相映成趣。“半条被子”的故事赋予山水温度,秦观诗句的今昔对比更显城市蜕变。文字融景、情、史于一体,既有画面的灵动,又有情感的厚重,让郴州的“福”与“情”跃然纸上。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