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晴
郴州市永兴县永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张睿晴,女,13岁,就读于郴州市永兴县永一中学七年级。喜欢文学、阅读,养成了写随笔的习惯,小学作文多次获奖,还喜欢舞蹈和演讲。性格开朗,待人真诚友善,积极向上。
代表作品
“郴”里藏着山水情
参赛作者:张睿晴(郴州市永兴县永一中学)
指导老师:朱亚丽(郴州市永兴县永一中学)
“山水画卷,郴州相见。”“走遍五大洲,最美有郴州。”郴州,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这里山川秀美,水流潺潺,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文化与人文景观,更承载着人们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底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山之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郴州的山,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莽山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似一位巨人守护着这片土地。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枝叶交错,阳光透过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宛如梦幻的仙境。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脚下是松软的泥土,身旁是潺潺的溪流。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山顶,云雾缭绕,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仙境一般,山中的猕猴在树林间跳跃嬉戏,它们那灵动的身影,为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的生机。登上山顶,极目远眺,那连绵的山脉尽收眼底,心中涌起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也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
水之美
郴州的水,宛若灵动的诗篇,在东江湖上轻轻铺展。春日里湖水清澈碧绿,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嵌于泉山之间,微风轻拂,湖面泛起细腻的涟漪,波光粼粼,闪烁着太阳的光芒。夏日清晨,湖面上常笼罩着一层薄雾,渔舟在雾中穿梭,渔夫撒网的身影若隐若现,宛若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秋风送爽时,夕阳如金,将湖面染成绚烂的橙红,水边的芦苇随风轻摆,沙沙作响,似乎在低语着。冬日里,湖面偶尔结上薄冰,更添几分静谧与神秘。东江湖不仅以其美景著称,更滋养了两岸的老百姓,孕育了丰富的渔业文化。那一艘艘古朴的渔船,在湖面上悠然行驶,成为了郴州水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承载着郴州人的记忆与情感,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情之深
郴州的山水,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郴州人情感的寄托,在这片青山绿水的土地上,人们世世代代与山水和谐共生。山给予人们依靠,水给予人们生机。郴州人在山水间辛勤劳作,过着淳朴的生活,传承着古老的习俗和文化。如精美的刺绣,是郴州的一项传统技艺之一,也是郴情的独特表达。刺绣的针线就像郴山的脉络,纵横交错;又像郴水的流淌,细密而有序,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着郴州人的情感,那精美的图案,有郴山的轮廓,有郴水的波光,还有郴州的特色建筑。这些刺绣作品不仅是一件件艺术品,更是郴州人对家乡热爱的深情寄托。
这份镌刻在心中的深情,随着岁月的流转,愈发醇厚。无论郴州儿女行至何方,那山水勾勒的故乡轮廓,人情凝聚的温暖力量,都如熠熠星辰,照亮前行之路。它牵引着游子归巢,激励着后人奋进,让郴州的故事在时光的长河中,绵延不绝,绽放出独属于这片土地的璀璨光芒。
作品点评
这篇文字以“山之韵”“水之美”“情之深”铺展郴州画卷,层次分明。莽山的葱郁灵秀、东江湖的四季神韵,尽显自然馈赠;刺绣里的山水情,又将风物与人文相连。字里行间满是对故土的眷恋,让山水之美与人文温度交织,读来如临其境,余韵悠长。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