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治烨
郴州市第六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龚治烨,男,2010年10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六中九年级。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多次获得校级“三好学生”“单科王”等荣誉称号。乐观进取,善于合作,热爱阅读与运动,立志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代表作品
东塔岭上英魂永驻
参赛作者:龚治烨(郴州市第六中学)
指导老师:龚晓芳(郴州市涌泉小学)
晨曦微露,东塔岭的薄雾还未散尽,纪念塔的轮廓已在朝霞中渐渐清晰。我拾级而上,脚下的青石板传来历史的回响,两旁的松柏沙沙低语,仿佛在诉说那段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山门处,朱德与陈毅同志的雕像巍然矗立。他们深邃的目光穿越时空,凝视着裕后街的车水马龙,刚毅的眉宇间似有欣慰,又似在谆谆嘱托。慢慢向上攀登,两旁的宣传牌上记录着当年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光荣事迹。攀上山顶,瞻仰着眼前的湘南起义纪念塔。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湘南起义纪念塔如擎天巨剑直指苍穹。28.1米的身躯镌刻着1928年1月那个惊雷般的日子,1580块花岗岩化作四柄钢枪,托举起360块红石拼就的党旗。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两侧浮雕里,工农兵们高举梭镖的身影依然鲜活。抚摸着萧克将军苍劲的碑文,山风突然变得炽热,耳畔似有冲锋号角回荡。我献上的白菊轻颤,仿佛在与长眠的英灵对话。
纪念馆前,退役的坦克炮管仍指向远方。展厅内,黄克诚将军起草文告的钢笔静静躺在玻璃柜中,泛黄的《土地分配方案》上斑驳的指印清晰可辨。最振奋人心的是朱毛会师的场景:苏维埃政权的红旗在硝烟中猎猎作响,赤卫队员绑着土炸弹的腰带还带着体温……
在烈士墓区,我看到许多无名的墓碑。他们可能没有留下姓名,但历史会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夏明震烈士的墓碑静静地矗立着,他用青春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共产主义的壮歌。
离开时,阳光为纪念塔镀上了一层金边,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正在碑前朗诵《少年中国说》。他们的童声与松涛和鸣,仿佛在回应着历史的召唤。我轻轻掬起一捧塔前的泥土,突然明白,这座山岭不仅安息着英雄的忠魂,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缅怀,更要把这份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焕发新的光彩。那永不熄灭的火种,正通过我们的血脉,奔向更远的春天。
作品点评
此文以湘南起义纪念馆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历史细节的穿插,展现了作者对红色精神的深刻感悟。开篇以晨曦微露青石板的历史回响等意象营造肃穆氛围,将自然景物拟人化为历史见证者。选取黄克诚将军的钢笔、带指印的《土地分配方案》等具体文物,通过泛黄斑驳等视觉细节唤醒历史真实感从敬畏到震撼,再到传承的觉悟,情感脉络清晰。结尾以小学生朗诵《少年中国说》的场景,巧妙地将历史与当下勾连,升华主题。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