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睿
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中心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朱琦睿,男,今年12岁,就读于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中心小学。
创作背景:作者生长在汝城县泉水镇旱塘村,是茶山的孩子。每天跟着爷爷上山采茶,看伯伯们炒茶,最爱喝奶奶泡的金黄茶汤。那些绿油油的叶子、热烘烘的炒锅,还有爷爷奶奶的笑脸,就是作者每天的生活。想把鼻子闻到的香、手指摸到的凉、嘴里尝到的甜,还有心里暖暖的感觉,都写下来,这就是作者的家,最香最甜的童年。
代表作品
茶山童年香
参赛作者:朱琦睿(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欧芳婷(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中心小学)
在我心里,旱塘的名字,是和满山的绿,还有那香喷喷的味道连在一起的!清晨,太阳公公还没完全露脸,薄薄的雾气像给茶山盖了一层软软的纱被。我和爷爷走在弯弯的山路上,路两边都是绿油油的茶树,一排排,一层层,一直爬到山顶。深深吸一口气,哇!空气里全是嫩叶子和露珠的清甜味道,凉丝丝的,一直钻进鼻孔里,好像整个旱塘都在香香地醒过来。站在高高的茶山上往下看,绿色的波浪翻滚着,我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一只小蜜蜂,飞进了巨大的绿色花园!
采茶季是旱塘最热闹的时候!天刚蒙蒙亮,茶园里就都是人了。爷爷教我:“要挑尖尖上最嫩的小芽儿,手指轻轻一掐。”我学着大人的样子,笨拙地把小芽儿放进胸前的小竹篓里。茶叶摸起来凉凉的、滑滑的,掐断时还会发出很轻很轻的“噗”一声。竹篓底铺了一层嫩芽,沙沙地响。太阳慢慢爬高了,我的小竹篓越来越沉,手指头也染上了一点点绿绿的茶渍。爷爷说,这是茶叶给我们盖的小印章!看到茶农伯伯阿姨们手指翻飞,篓子很快就满了,我觉得他们真厉害!汗水顺着他们的脸流下来,滴在茶树下,茶树好像喝得更香了。
我最爱去村里的炒茶厂看热闹!还没走到门口,一股浓浓的、暖暖的香气就扑过来,使劲儿往我鼻子里钻!炒茶厂里热烘烘的,像一个大蒸笼。炒茶师傅可神气了,站在巨大的铁锅前,光着膀子,手臂像风车一样呼呼地转!他把绿绿的鲜茶叶倒进滚烫的锅里,不停地用手翻啊、揉啊、抖啊。茶叶在锅里“噼啪”响,颜色从翠绿慢慢变成深绿,那股子青草味儿像变魔术一样,变成了又浓又甜的茶香!水汽白茫茫的,裹着香气直往屋顶飘。每次看炒茶,我都看得入迷,觉得这香气像有魔法,能钻进衣服里,香香的回家。
放学回家,肚子咕咕叫的时候,奶奶总会笑眯眯地给我泡一碗茶。她拿出自家晒好的茶叶,放进搪瓷大碗里,滚烫的开水冲下去,金黄色的茶水立刻漾开来,热气带着香味儿直往上冒。我捧起碗,小心地吹开浮着的茶叶,喝上一大口。哇!有点点苦,但马上又变得甜甜的、香香的,一直暖到小肚子里,比什么饮料都好喝!奶奶说,这是旱塘的味道,是山的味道,是太阳的味道。我咂咂嘴,觉得奶奶说得真对。
茶山是我的大游乐场,茶香是飘在风里的歌谣。那绿油油的茶园,那热热闹闹的炒茶厂,那碗奶奶泡的金黄茶汤,就是我小小的心里最香、最暖、最甜的家。茶香钻进鼻子里,也藏进了心里,我知道,这就是家的味道。
作品点评
这篇散文以孩童纯真的视角和细腻饱满的感官描写,生动勾勒出茶山旱塘的迷人画卷。文章紧扣“香”字,将视觉(满山绿)、触觉(凉滑茶叶)、听觉(“噗”声),尤其是嗅觉(浓郁茶香)与味觉(苦后回甘的茶汤)巧妙交织,营造出沉浸式的乡野氛围。质朴的语言充满童趣,饱含对家乡风物与亲情的深厚眷恋。那浸润在茶香里的童年记忆与“家的味道”,温暖而动人。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君
二审:谢莉娜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