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46.唐梦琪 | 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学生
2025-09-15 10:00:48

  唐梦琪

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唐梦琪,女,2009年4月出生,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学生,在校担任语文课代表。

代表作品

郴州游记:山水与人的温暖相遇

参赛作者:唐梦琪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

指导老师:张德华(郴州市永兴县树德初级中学

暑假的风里裹着期待,我随父母踏上开往郴州的火车。当列车钻出最后一个隧道,窗外的景致忽然敞亮——连绵的山像被熨过的绿绸,在远处起伏,近处的田埂上,几头牛正甩着尾巴啃草。我知道,这座被山水环抱的城,要开始和我们说悄悄话了。

郴州的山是懂温柔的。它们不似北方山脉那般剑拔弩张,也不像江南丘陵那样精巧易碎,而是圆融饱满,像长辈张开的臂弯。清晨去登苏仙岭,石阶上的青苔带着露水,踩上去软乎乎的,像踩着一块浸了水的翡翠。山风穿过竹林,沙沙声里混着蝉鸣,忽然有几滴凉意在脖颈上绽开——抬头看,是岩缝里渗下的山泉,顺着崖壁织成细帘,捧一捧在手里,凉得能照见人影,抿一口,带着草木的清甜味。半山腰遇到挑着竹筐的老人,筐里装着野猕猴桃,紫莹莹的,他笑着往我手里塞了两个:“山里的果子,不打药,甜着呢。”

水是郴州的魂。便江像一条碧色的绸带,把整座城轻轻拢在怀里。清晨的江面上浮着雾,白蒙蒙的,把对岸的山染成淡淡的水墨画。渔民的木船在雾里飘,像一片叶子,竹篙一点,雾就漾开一圈圈涟漪。我们蹲在岸边看渔民收网,网刚提出水面,就有银闪闪的小鱼蹦跳着,溅起的水珠落在脸上,带着江风的凉。渔民大叔笑着把一条最活泼的小鱼放进我手里:“这是白条鱼,煎着吃最香。”正午的阳光泼在江面上,碎金似的光点晃得人睁不开眼,岸边的垂柳把影子浸在水里,被风吹得轻轻晃,像谁在水底梳头发。

但最暖的,是郴州人的笑。在巷尾的米粉店坐下时,老板娘瞅见我们行李上的标签,就操着带点乡音的普通话说:“游客吧?来,尝尝我们郴州的鱼粉。”她端来的碗里,红油亮闪闪的,鱼肉嫩得像云朵,最妙的是那勺酸豆角,脆生生的,带着点辣。“自家腌的,”老板娘擦着手笑,“知道你们怕辣,少放了点,不够再添。”

傍晚逛夜市时,街边的老人们围着石桌下棋,棋子落得“啪啪”响。见我们站着看,穿蓝布衫的老人往旁边挪了挪马扎:“来,坐下看,这步棋他要输喽!”他指着棋盘上的“马”,眼睛眯成一条缝。拐角的糖油粑粑摊飘着甜香,大叔正把揉好的面团扔进油锅,油花“滋滋”地跳,捞出的粑粑金黄油亮,裹上白糖,递过来时还冒着热气:“刚出锅的,趁热吃,凉了就不糯了。”

临走前那晚,我们又登上苏仙岭。山脚下的灯火已经亮了,星星点点缀在便江两岸,像撒了一地的碎钻。远处的广场上,大妈们跳广场舞的音乐飘上来,混着江风里的桂花香。父亲说:“你看这山抱着水,水绕着城,人在里面住着,能不踏实吗?”

我忽然懂了,郴州的美从来不是山是山、水是水。是山涧的泉水里泡着野果的甜,是江雾里藏着渔民的笑,是米粉碗里多放的那勺酸豆角。这些山水与人的相遇,像一串温暖的珠子,串起了最实在的温暖。

火车开动时,我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山影,手里还攥着白天老人给的野猕猴桃。它们在掌心沉甸甸的,像揣着一整个郴州的夏天。


作品点评

这篇游记以细腻笔触勾勒郴州之美,语言灵动鲜活。“山像被熨过的绿绸”“垂柳在水底梳头发”等比喻,让山水有了温度;野猕猴桃、酸豆角、糖油粑粑等细节,将自然之景与人间烟火无缝交织。文章不局限于写景,更聚焦“相遇”——山民递果、老板娘添料、老人让马扎,这些细碎温暖让山水有了灵魂。结构随行程铺展,情感从期待到眷恋,字里行间满是对“实在温暖”的真切感知,余味悠长。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