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259. 范雯昕 | 郴州市汝城县第二完全小学学生
今日郴州 2025-10-09 11:26:46

  范雯昕

郴州市汝城县第二完全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范雯昕,女,2013年2月出生,郴州市汝城县第二完全小学学生,文静而又好动,乖巧而又有主见。

创作背景:汝城香火龙是郴州汝城独特非遗,承载地域文化。三次与它相遇,从母亲的讲述,童年家乡初见的震撼,到求学时再遇的文化思考。想借个人与香火龙的故事,留存成长记忆,也让更多人关注郴州汝城非遗,传递守护本土文化的心意,这就是创作《三遇香火龙:从生命起点到母校课堂的郴情印记》的初衷。

代表作品

三遇香火龙:从生命起点到母校课堂的郴情印记

参赛作者:范雯昕(郴州市汝城县第二完全小学

指导老师:朱淑华(郴州市汝城县第二完全小学

2013年正月十三,汝城县胜利村的夜空被点点星火点亮,一条插满馨香的香火龙在震天的锣鼓声中翻腾起舞。在这祈愿平安幸福的祥瑞正月里,我出生在这片被龙灯照亮的土地——郴州汝城。爸爸的身影融入舞龙的人群,那跃动的香火,成了我生命最初的“汝城印记”。而这份烙印,在汝城县第二完全小学的校园里,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

襁褓中的我,自然记不得那夜的盛况。但“香火龙”三个字,伴着爸爸参与其中的故事,像一首温暖的摇篮曲,早早融入了我对“家乡”的理解。它意味着喜庆、平安,是根植于血脉的无形纽带。这份源于生命起点的“龙缘”,是我与汝城最初、最深的连接。

时光飞逝,今年春节,懂事以来的我第一次真正目睹了香火龙的雄姿!夜幕下的胜利村,成了光的海洋。看!那由点点香火勾勒出的巨龙,在铿锵的锣鼓声中昂首、摆尾、盘旋,仿佛有了生命!稻草和竹片在祖辈手中焕发出惊人的神采。听!是震耳的鼓点、镲钹的激越,是乡亲们兴奋的呐喊与祝福。闻!稻草的清香混合着烟火气,弥漫在寒冷的空气中,那是独属于家乡新年的味道。

我屏息凝望,心灵被深深震撼:这不仅是热闹的表演,更是活着的非遗瑰宝!它凝聚着祖辈的智慧与匠心,承载着全村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站在人群里,一股强烈的自豪感涌上心头——我是汝城的孩子,是看着香火龙长大的少年!

这份震撼与自豪,在开学后汝城二小的一堂思政课上,化作了滚烫的烙印,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上。

那天,老师为我们深情讲述了“汝城香火龙”。屏幕上的图片,正是春节那夜我见过的雄姿!老师的话语,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它不只是“龙”——它有数百年历史,是驱邪纳福的古老仪式;它更是“魂”——扎龙的精巧、插香的虔诚、舞龙的协作,处处闪耀着非遗智慧的光芒;它还是“精神”——象征着汝城人团结一心、奋勇向前、追求光明的品格!

听着老师的讲述,春节那璀璨的龙影、爸爸舞动时的身影,在我脑海中交叠重现。我的眼眶湿润了,心跳也加快了。坐在汝城二小明亮的教室里,一种前所未有的、无比清晰的骄傲感在我胸中激荡:我骄傲,我是郴州汝城人!我骄傲,我的血脉里流淌着这样灿烂的文化!这堂思政课,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大门。原来,“香火龙”这个来自村庄的生命印记,在母校的课堂上,淬炼成了我心底最闪亮、最珍贵的“郴州印记”!它不再只是视觉的震撼,更是文化的认同与精神的传承。这份认知,是母校汝城二小赠予我毕业前最厚重的礼物。

六年的小学时光如白驹过隙,在汝城二小的点点滴滴都令人难忘。而那堂思政课上关于香火龙的课,无疑是其中最温暖、最明亮的一束光。感恩母校,是您让我在知识的殿堂里,读懂了家乡这本深邃的书;感谢老师,是您点燃了我心中对汝城文化的热爱与自信;珍重同窗,共同的成长让这份乡土情谊愈发醇厚。

香火龙的光,照亮了我的生命起点;香火龙的魂,在汝城二小的课堂上融入了我的血脉。这薪火相传的印记,是我前行的力量。即将告别母校的我,定当铭记这份滋养,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未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为家乡郴州、为养育我的汝城,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让这条承载着祈福、智慧与奋进的“龙”,在我们新一代手中,永远舞动,永远闪耀!


作品点评

文章选材别具一格,叙述双线交织——舞动的香火龙和“我”的成长经历。情感抒发如山间溪水,清纯,灵动,时而缓缓流淌,时而跌宕起伏,高山流水,人间能得几回闻!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谢莉娜 见习生 胡云可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