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昕
郴州市汝城县第二完全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宋宇昕,男,出生于2014年10月,郴州市汝城县第二完全小学学生。课堂上,他全神贯注,思维活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同时,还会主动做很多拓展练习,学习成绩优异,曾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学雷锋爱心先进个人”,获“读好书·写好字·讲好故事”三等奖等。
创作背景:6月21日上午,作者和爸爸骑着自行车游玩黄上门古街,看到宏伟的朱氏总祠,被古祠的风格、古典韵味、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回家之后把所看、所想、所悟写成了《游汝城朱氏总祠记》。
代表作品
游汝城朱氏总祠记
参赛作者:宋宇昕(郴州市汝城县第二完全小学)
指导老师:朱银华(郴州市汝城县第二完全小学)
6月21日上午,我和爸爸骑着自行车,来到了朱氏总祠游玩,总祠外观宏伟,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祠堂风格。其主体结构呈对称布局,中央部分尤为突出,顶部装饰有飞檐翘角,展现出浓郁的古典韵味。建筑正面设有多个拱形门洞,中央大门尤为宽敞,两侧则为较小的拱门,整体排列整齐,显得庄重而有序。两侧建筑则以连廊形式延伸,形成一个宽敞的庭院空间,庭院地面铺设整齐的石砖,显得宽敞明亮。庭院中点缀着几株绿植,增添了几分生机与雅致。整体来看,汝城朱氏宗祠不仅外观宏伟壮观,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询问爸爸得知,朱氏总祠,亦称老大礼堂,位于汝城县老城区上黄门街,是湘粤赣三省十八县的朱氏族人在1945年开始集资兴建的祠堂,因“建造时代早、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美、数量众多、规模宏大”,被专家组誉为“湖南古祠第一”。汝城县拥有众多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古祠堂700多座,被誉为“中国古祠堂之乡”,是研究古代建筑和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楼陈列有李氏宗祠、卢氏家庙、叶氏家庙、范家中丞公祠、范氏家庙、周氏宗祠、津江朱氏祠堂等汝城古祠堂的诗词楹联赋、碑刻雕塑镂刻镶嵌、牌匾额堂庙号与族谱及族训家规,这些文化强调家族凝聚力和家风建设。祠堂是家族祭祀祖先、举办重要活动的场所,也是传承家族传统和家训的重要载体。汝城的家风文化通常强调“忠孝廉节”等传统美德。
二楼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城香火龙,汝城香火龙起源于历史上祀龙止雨和祀龙止水的民俗活动,其形象主要来自汝城当地寺庙中有关龙的壁画和雕塑。汝城香火龙表演多在每年的元宵节举行,届时人们齐聚空场,在夜色中舞起龙灯,以祈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汝城香火龙表演有游龙、接龙、抢香、化龙等仪式,其造型精美、气势威猛、香火明丽,招龙仪式气氛热烈,场景壮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二楼墙上挂的瓷画《百子图》深深地吸引了我,画里的儿童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神态。他们或嬉笑打闹,或专注玩耍,或相互追逐,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充满了童真童趣。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到儿童的天真烂漫,使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
回到总祠大门口,望着祠堂中散发着历史韵味砖和瓦,让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游览,不仅让我对古祠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明白了传承的重要性。
作品点评
《游汝城朱氏总祠记》开头运用环境描写详细地写出了汝城朱氏总祠建筑风格、写出了古祠的古典韵味,并且能很好的按照古祠大门口—一楼—二楼—再回到大门口的逻辑顺序写出了汝城的古祠文化、非遗香火龙等,有很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汝城古祠的意义。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谢莉娜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