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诚
郴州市桂阳县舂陵江镇中心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雷诚,男,2016年1月出生,郴州市桂阳县舂陵江镇中心学校三年级学生,曾荣获校级表彰多次,《村庄的三张面孔》来源于村庄里面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口述,恰逢“郴山郴水郴情”青少年文学大赛,作者趁此机会将其记录下来。
代表作品
村庄的三张面孔
参赛作者:雷诚(郴州市桂阳县舂陵江镇中心学校)
指导老师:钟文辉(郴州市桂阳县舂陵江镇中心学校)
1942年的铜烟锅
民国三十一年冬,私塾先生周世安把铜烟锅埋进祖屋墙根时,日军先头部队距离青口村只有二十里。这个刻着“衡阳周记”的烟锅是他们家五代人教书的信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村里改建粮仓,民工挖出锈蚀的烟锅却无人认领。直到2008年,周老师孙子在县档案馆发现祖父的教员证,背面赫然写着:“若遇乱世,当藏器于墙,以俟河清。”
1978年的渔船证
村民李大有在舂陵江打鱼时总带着个铁皮盒子,里面装着全县第一张个体渔船执照。那年冬天他冒险在枯水期捕鱼,只为给难产的妻子换县城医院的剖宫产手术。如今这张执照陈列在村史馆,旁边的解说词写着:改革开放后青口村0001号个体经营凭证,玻璃柜下的阴影里,还留着当年浸透的鱼腥味。
2024年的手机直播
“老铁们,看这个石臼,我太奶奶用它舂过抗日联军的糙米!”“95后”姑娘周婷举着手机穿梭在古宅间。她没告诉观众的是,直播间背景里那堵斑驳的老墙,其实遮住了父亲当年开碎石场时留下的爆破裂痕。去年村里发展旅游,她主动承包了危房改造项目,那些被网友称赞原生态的梁柱,每根都注射过防腐药剂。
江岸年轮
如今,明代镇水兽石雕旁立起了太阳能路灯,知青栽的杉树林变成了露营基地。只有那口光绪年间的古井依旧,水面倒映着无人机航拍器的闪光。老人们说井底沉着三样东西:1958年大炼钢铁时藏的铁砧、1998年抗洪时扔进去的沙袋,还有周老师孙子前年投下的一枚校徽。
作品点评
这篇短文以三件物品串联村庄的三个时代切片,构思精巧。铜烟锅藏着乱世坚守,渔船证印着改革初声,手机直播映着当下变迁,小物件承载大历史。细节充满张力,如渔船证的鱼腥味、直播背后的裂痕,新旧交织的意象(镇水兽与路灯)更显沧桑。古井沉物的隐喻,让历史在循环中沉淀,字短意深。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陈华英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