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棽
郴州市桂阳县士杰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邓棽,男,2017年7月出生,郴州市桂阳县士杰学校学生。自幼喜欢阅读和写作,爱好运动,兴趣广泛。品学兼优,多次荣获校“学习星”和“优秀班干部”称号,连续两次在校语文节活动中获二等奖。曾获湖南省第19届中小学校园文学大赛(小学年级组)二等奖、第20届一等奖;有习作在《小读者.爱读写》、校报《扬帆》等刊物发表。
创作背景:今年“五一”,作者随父母至郴州临武县滴水源游玩,见山势巍峨,飞瀑泻玉,感“郴山郴水”之神奇,涌郴江浪涛之“郴情”,遂成此文。
代表作品
滴水源记
参赛作者:邓棽(郴州市桂阳县士杰学校)
指导老师:何晓慧(郴州市桂阳县士杰学校)
滴水源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西南,距离县城不足十里。相传上古时期女娲补天时,忧思人间疾苦,一滴泪水坠入山谷,幻化成潭,从此滋养万物,成为生命之源。后来,一条小白龙受女娲泪潭灵气吸引,飞身入谷,护水成瀑。自古以来,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神农来此尝遍百草,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此留下足迹。今年五一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也慕名前来,领略了它的雄奇与险峻。
走进景区,一块高大的石碑首先映入眼帘,上面用苍劲的篆书写着“滴水源”三个大字。旁边有一个水池,池上盘踞着一条石雕巨龙,正昂首喷水。池畔还矗立着一尊哪吒像,基座上刻着七个醒目的大字: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们顺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浓密的树荫遮天蔽日。阳光如碎金般在叶间跃动,令人心旷神怡。但沿途景色略显平常,未见奇峰异水。河道里也只有几股涓涓细流,宛如几条飘动的银丝带,缓缓而下。传说中的瀑布群踪影全无,我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正当我以为此行无趣时,拐过一个山角,风景豁然开朗!一道飞瀑如流星划破天际,骤然闯入眼帘——那是金猊瀑。阳光照耀下,水花四溅,仿佛洒落一地珍珠。我们继续前行,绕过一道弯,巨大的轰鸣声如闷雷滚动般传来,天空中水雾弥漫。
“前面肯定有大瀑布!”妈妈兴奋地说,我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果然,不远处几条姿态各异的瀑布接连呈现,美不胜收。其中最惊险奇妙的,当属白龙瀑。它高耸入云,一眼望不到顶。湍急的河水奔涌直下,仿佛自九天坠落!“轰隆!轰隆!”巨响震耳欲聋,如百象擂鼓,似万马奔腾。那冲天的气势,简直要冲破一切阻挡它的山岩。水汽铺天盖地般扑面而来,洒得我满身满脸都是。冰凉的水雾夹杂着青苔的气息,有的飘进嘴里,甜甜的;有的钻进鼻孔,痒痒的;有的滑进衣领,润润的。再看爸爸,头发胡须都挂满了水珠,湿漉漉的,活像一个淋透雨水的稻草人。我想,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象,也不过如此吧!
瀑布旁边,一道陡峭笔直的石阶直插云霄。爸爸看得腿发软,直打退堂鼓。我却毫不畏惧,大步流星向上攀登,很快就把他们甩在了身后。急得妈妈在后面连声喊:“慢点走!小心点!别跑!”回头望去,只见爸爸几乎是手脚并用,紧贴着石阶,战战兢兢向上爬。登上山顶,我仿佛置身云端,行走于天街,连说话都不由自主地放低了声音。
随后,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玻璃鹊桥”——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桥边还有他们相会的雕塑和一尊青铜牛呢!那一刻,我恍然以为来到了银河岸边。鹊桥飞架两峰之间,几百米长,距谷底百余米高,由两根粗壮的钢索牵引。透过脚下的玻璃向下望,深谷空荡,树梢如小草般渺小。走在桥上,桥身微晃,令人心惊胆战,好像在荡秋千。我快步前行,强忍着不去看四周和脚下,以掩饰内心的恐惧。那一刻,世界仿佛消失了,耳边只剩下“咚咚咚”的心跳声和呼啸的风声,感觉自己就像一片随风飘摇的落叶。模糊中瞥见爸爸刚迈出的脚又缩了回去,妈妈则双手紧抓栏杆,一步一挪。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这次我们是坐高空水滑道下山的,非常轻松凉爽。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山底水流稀少,是在半山腰被引往滑道了。细长弯曲的滑道就像一条银蛇,我们坐在气垫船上,顺势飞驰而下。只听到风在耳边呼啸,水花在周身飞溅,一眨眼的工夫就到了山脚。人类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啊!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景区,踏上了归途。回首望去,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空,将滴水源映衬得更加秀丽多姿。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做了一个奇特的梦:梦见自己化身哪吒,骑着那条巨龙腾空而起,飞向蓝天。龙口一张,吐出一条巨大的瀑布,直通天际……
作品点评
你对景物的观察非常敏锐,从石碑、雕塑到山间光影、溪流,再到震撼的瀑布群,都描绘得栩栩如生。特别是对白龙瀑的描写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声词和感官体验,将瀑布的磅礴气势和身临其境的感受写得极具冲击力,是全文最大的亮点!引用李白的诗句也非常贴切。全文情感变化自然流露,充满了童真和想象力,读来趣味十足。对爸爸妈妈不同反应的描写,也增添了生活气息和幽默感。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陈华英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