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814.杨景桐 | 郴州市宜章县第九中学学生
2025-09-08 12:08:58

  杨景桐

郴州市宜章县第九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杨景桐,女,今年14岁,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担任班干部,成绩优异,自信、乐观、集体荣誉感强。


代表作品

宜章在讲“夜故事”

参赛作者:杨景桐郴州市宜章县第九中学

指导老师:欧艳华郴州市宜章县第九中学

据《宜章县志》记载:“城关装演故事,清光绪初年最盛。自元旦至上元,每夜辄有数十台,近年最盛。”据我所知,今日之盛况,更胜往昔。当长街灯笼依次亮起,这座湘南小城便缓缓展开它的故事画卷。

当我看到“宜章夜故事”的宣传册时,不禁向父亲询问:“宜章夜故事”究竟是什么?原来,“宜章夜故事”源于元末明初,盛于清末,也叫“抬故事”。故事、火把、锣鼓钹,称为其“三大件”,将戏剧人物、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定格于一个抬桌上,并对定格的人物进行装扮、渲染,然后由两人或四人抬起巡游。也有用马、轿、车和徒步行走装扮的“走故事”,边走边表演,妙趣横生。

“元宵节会有活动,我们去参加吧!”我和父母早早就来到了今年“夜故事”举办地,然而人家比我们来得更早,下午的巡游街道上已经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旁边邻家大叔和大婶在用宜章方言讨论:“这次的夜故事比往年还大,我们村的抬阁也比往年更精巧哩!”“对呀对呀,我们村也出了,大家热火朝天地搞得好有趣嘞!”

夜幕降临,两条长龙舞动起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宜章夜故事”开始巡游。我异常兴奋,早已顾不上落在后面的父母了,拉着小伙伴在人群里窜来窜去,大声叫嚷道:“快点!快点!要开始了!”我见缝插针挤到巡游路线前面,不自觉地踮起脚尖,嘴里兴奋地喃喃念叨着:“开始了!开始了!”“来了,来了,这个叫迎亲,哇!这个是媒婆吧,好大一个媒婆痣呀!真是太像了!”我指着那个扮演媒婆的人欢快地说道。旁边的小伙伴应声说“对呀,对呀,她扭腰摆胯的动作真有我在电视上看到的之前婚嫁时的感觉呢!”这个节目余兴还未了,下一个节目的牌子又映入眼帘。“这个节目叫‘好人就在身边’,这是什么呀?哦,是宜章好人协会组织的节目呀!”“嗯嗯,毕竟宜章可是好人之城啊!”我们又目不转睛地继续看下去,“哈哈哈,你快看呀,这个扮演的是财神吧!唉唉唉,还有大叔在喊财神到!”小伙伴兴奋地摇晃着我的手,喊我快看。旁边还有个大哥高兴地说:“迎财神了,迎财神了,今年定会财源广进!”古时的火把与手机闪光灯交相辉映。随着夜的灯光涌动,故事也在不断流动。

夜故事的种类多种多样,你家装一抬,他家装两抬;东关装三抬,南关上五抬,争先恐后,好戏连连。神话故事八仙过海、嫦娥奔月、观音坐莲、唐僧取经等,戏剧故事姜太公钓鱼、昭君出塞、桃园结义、白蛇传、穆桂英挂帅……还有现代故事刘胡兰、红色娘子军、邓中夏省港大罢工等等。

夜色越发浓了,故事也接近尾声。今天,“夜故事”不仅象征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还包含着宜章当地的历史记忆,民风民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慢慢地,“夜故事”游过青石板街,像一条发光的河流,载着宜章人的祈愿流向云蒸霞蔚的远山……

课堂上,老师再次跟我们说起“夜故事”时,我不禁想到,现如今,郴州大力发展文旅融合,莽山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宜章夜故事活动。“夜故事”的文化基因也在不断传承,现场观摩的有老、中、青、小孩子,在古今交汇处,完成生生不息的文化接力!

宜章在说“夜故事”,“夜故事”里,有歌舞升平的欢腾,有非遗的厚重,有烟火人间的温情。宜章仍在说“夜故事”,“夜故事”里,不仅有这些,更有那份坚持不懈、经久不息的文化传承!


作品点评

这篇作文通过描写“宜章夜故事”这一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展现了作者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深刻理解。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尤其是对细节的刻画和场景的描绘非常生动。同时,文章也体现了文化传承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