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翔
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王永翔,男,2009年6月出生,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学生,在校担任班干部,成绩优异。
代表作品
郴州:山水与人文的诗意交融
参赛作者: 王永翔(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
指导老师: 张德华(郴州市永兴县树德初级中学)
山水画卷,四季皆美
郴州,这座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的城市,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连绵起伏的青山,不高却峻秀,层层山峦间云雾缭绕,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四季更迭,郴州的山展现出不同的魅力:春天山花烂漫、万物复苏;夏日绿树成荫、烈日当空;秋天枫叶如火、层林尽染;冬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而那便江,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江边的树木随风轻摆,宛如一首轻柔的诗篇,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郴州的自然风光不仅限于山与水,还有许多值得一去的景点。比如高椅岭,这里的丹霞地貌与碧水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红色的岩石、绿色的水塘,再加上蓝天白云的映衬,仿佛大自然的调色盘被打翻在这里。此外,东江湖的雾漫小东江也是一大奇观。清晨,江面上弥漫着轻纱般的薄雾,阳光透过雾气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历史遗迹,岁月留痕
郴州不仅山水迷人,其历史遗迹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古城墙上斑驳的痕迹,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每一块砖石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荣耀。走进汝城古城,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那三国时期。古城的街道、房屋、城墙都保留了古代的风貌,漫步其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此外,郴州还拥有众多寺庙古刹,其中的寿佛寺始建于唐代,历经千年风雨仍保存完好,香火鼎盛。寺内佛像庄严,钟声悠扬,是信徒们祈福求安的心灵圣地,也是游客领略古代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的好去处。除了寿佛寺,郴州还有许多古村落,如板梁古村。这里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青石板路、雕花门窗、古井古桥,每一处都充满了历史的韵味,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民俗文化,独具特色
郴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每年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舞龙灯、赛龙舟、拜月姑等热闹非凡,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春节期间,郴州的各个村落都会组织舞龙灯活动,村民们手持彩灯,伴随着锣鼓声,舞动着长龙,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特别是郴州的湘昆文化,作为湖南唯一的昆曲流派,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民间艺人对这份非遗的坚守与我国戏曲文化的历史悠久。湘昆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成为郴州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每年的湘昆艺术节,都会吸引众多戏曲爱好者前来观赏,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唱腔婉转悠扬,表演细腻传神,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戏台。
美食天堂,回味无穷
提到郴州,就不得不提这里的美食。郴州的美食种类繁多,风味独特,如栖凤渡鱼粉、坛子肉等诸多美食,每一样都能让你的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尤其是栖凤渡鱼粉,鲜香味辣,如果没有吃过一碗令人汗流浃背的鱼粉,就等于没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灵魂。栖凤渡鱼粉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美的汤底闻名,鱼肉鲜嫩,粉条爽滑,再加上辣椒和香菜的点缀,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鱼粉,郴州的坛子肉也是一道不可错过的美食。坛子肉选用上好的五花肉,经过腌制、炖煮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肉质酥烂,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此外,郴州还有临武鸭、桂阳荷花鱼等特色美食,每一道都蕴含着郴州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郴州印象,难以忘怀
郴州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它既有山水之美,又富有历史之韵,更有民俗之趣和美食之诱。无论你是热爱自然风光的旅客,还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探索者,抑或是追求美食享受的食客,郴州都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郴州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更在于这里的人们。郴州人热情好客,淳朴善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传承着这里的文化。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可以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郴州,这座湖南南大门,以其独特的魅力,等待着每一位游客的到来,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
心之所安在郴州
参赛作者: 王永翔(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
指导老师: 张德华(郴州市永兴县树德初级中学)
这个暑假,我终于有机会细细品味这座生长于斯却未曾真正了解的城市 —— 郴州。我虽不是土生土长的郴州学子,却因各种原因回到了出生的家乡。这次 “还乡之旅” 让我发现了家乡的诗意与魅力,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这片土地。
清晨,我骑单车来到苏仙岭脚下。晨练的老人三三两两经过,额头的汗珠在朝阳下闪闪发亮,宛如岁月的勋章。沿阶而上,石缝里几株蒲公英顽强生长,让我想起生物课上讲的植物适应性。它们在狭窄缝隙中汲取阳光与雨露,努力绽放,仿佛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站在苏仙观前俯瞰全城,参差不齐的高楼间,郴江宛若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流淌,突然就明白了 “郴江幸自绕郴山” 的意境。那一刻,仿佛与这座城市的心跳同频,感受到了它的宁静与包容。
周末的裕后街总是格外热闹。我坐在古戏台前的石凳上,看湘昆剧团的演员们排练《牡丹亭》。水袖翻飞间,杜丽娘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的唱词飘进耳朵,与语文课本上的文字奇妙重合,让书本里的课文不再那么单调。街角卖米饺的阿婆说,她在这条街卖了几十年,见证了无数像我这样的学生长大成人。她的笑容温暖且慈祥,像岁月的守护者,守护着这条街的烟火气。接过她递来的米饺,熟悉的香味瞬间勾起回忆,仿佛回到了童年。阿婆的米饺不仅是美食,更是传承,承载着郴州的味道与记忆。
雨后的飞天山也别有一番韵味。我撑伞漫步在湿滑的丹霞岩壁上,忽见几个小学生蹲在岩缝边观察植物。他们认真的模样,恍惚让我想起初中时老师带我们来上地理实践课的情景。那时觉得枯燥的岩石构造知识,如今再看竟也生动有趣。飞天山的每一处岩石、每一株植物,都在诉说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让我更加珍惜这片土地。孩子们的好奇与探索,让我看到未来的希望,也明白这片土地的美丽与神奇需要用心发现、传承。
回家路上,我在巷口的鱼粉店要了碗微辣的栖凤渡鱼粉。老板娘认出我是隔壁高中的学生,特意多加了块煎蛋:“快高二了吧?多吃点,读书辛苦。” 她的话让我心头一暖,感受到郴州人骨子里的温柔。透过蒸腾的热气,墙上去年高考光荣榜格外醒目,几位学长的名字赫然在列。那一刻,我暗自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拼搏,也为这片土地争光。鱼粉店的热气腾腾,不仅温暖了胃,更温暖了心,郴州的烟火气就在这些平凡日子里悄然流淌。
这次 “还乡游” 让我懂得,诗意不必在远方寻找,或许就近在眼前。作为郴州学子,我们每天穿行在这座历史与当下交相辉映的城市,每一处风景都在诉说成长的故事。新学期,我要带着这份发现美的眼睛,在 “悠长” 的街巷中继续寻找属于我的郴州记忆。郴州的美,不仅在于山水风景,更在于烟火气与人情味。在这里,我找到了心之所安,也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作品点评
《郴州:山水与人文的诗意交融》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郴州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俗文化和美食特色,语言优美,充满诗意。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郴州的山水之美、历史之韵、民俗之趣和美食之诱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从四季变换的山水画卷到千年古寺、从热闹的民俗活动到令人垂涎的美食,全方位展现了郴州的魅力。文章不仅介绍了景点,还融入了对郴州人民的赞美,使文章更具温度和感染力。
《心之所安在郴州》这篇散文以 “还乡之旅” 串联郴州景致与温情,视角细腻动人。从苏仙岭晨景到裕后街、湘昆,从飞天山丹霞到栖凤渡鱼粉,自然风景与人文记忆交织。将课本知识与实地感悟相融,借市井温情与成长感悟,道出城市的诗意与力量,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的重新认知与热爱。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