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028. 王梓萱 | 郴州市宜章县第七完全小学学生
2025-09-05 15:38:18

  王梓萱

郴州市宜章县第七完全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王梓萱,女,出生于2013年9月,现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七完全小学。曾担任过班长、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等职务,现任1901班学习委员,是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她连续六年被评为校“学习标兵”“学雷锋标兵”“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在各类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中,均荣获“一等奖”。


代表作品

山水间的郴州诗篇:在故事里拾级成光

参赛作者:王梓萱郴州市宜章县第七完全小学

指导老师:潘虹(郴州市宜章县第七完全小学

晨光漫过东江湖的薄雾时,渔夫划着竹筏切开镜面般的水面,晨雾与碧波缠绕成青绿色的绸缎——这是郴州写给世界的第一行诗。这座镶嵌在湘南的小城,将自然的馈赠、历史的褶皱与时代的脉动织成锦缎,每一道纹理里都藏着叩击人心的故事。

苏仙岭的石阶上,至今留着“三绝碑”的墨香。北宋词人秦观被贬郴州时,曾在《踏莎行·郴州旅舍》里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怅惘,而苏轼的题跋、米芾的书法让这片愁绪化作文化的丰碑。当游客抚摸石碑上斑驳的字迹,触摸的不仅是千年文脉,更是中国人在逆境中以笔墨铸魂的坚韧。如今的苏仙岭下,晨练的老人会指着碑刻给孩童讲“郴”字“林邑”的由来,历史的厚重在代际相传中酿成了友善的春风。

在资兴的东江湖畔,曾以捕鱼为生的周大叔放下了渔网,成了生态讲解员。“以前撒网图个温饱,现在举着望远镜带游客找中华秋沙鸭,心里更踏实。”他黝黑的脸上漾着光,身后的湖水倒映着两岸葱茏的树林。这片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水域,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渔民转型、护林员坚守、游客自觉带走垃圾,敬业与诚信让“生态美”从口号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日常。

湘南起义纪念馆的玻璃柜里,一盏马灯静静陈列。1928年,朱德、陈毅在此点燃革命星火,千千万万郴州儿女举着这样的马灯,在黑夜中踏出通往黎明的路。如今,纪念馆的志愿者会给孩子们讲革命者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的故事,灯光穿越百年,照亮的是爱国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城郊的茶园里,返乡青年用电商直播让家乡的茶叶香飘万里,他们接过祖辈的锄头,在乡村振兴的画卷里写下奋斗的注脚。

暮色中的郴州,东江湖的雾气渐渐散去,城市的灯火与山峦的轮廓相映成趣。这座小城的美,从不是孤悬的风景,而是自然禀赋、人文积淀与时代精神碰撞出的光。当我们蹲下身倾听溪流讲述石头的故事,当我们抬头看见山岗托举着朝阳,便会懂得:郴州的每一道风景里,都藏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在续写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注脚。


作品点评

《山水间的郴州诗篇》将郴州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巧妙融合。诗中,东江湖的浩渺、苏仙岭的坚韧、湘南起义的传承,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仿若置身其中。小作者不仅写景,更借景抒情,借秦观等文人典故,赋予山水厚重历史感。语言优美凝练,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总体不失为佳作,让人对郴州山水心生向往。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陈华英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