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霏
郴州市桂东县沤江镇增口九年制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郭雨霏,女,2012年1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桂东县沤江镇增口九年制学校七年级。品学兼优,热爱写作、绘画,曾获得电脑绘画大赛三等奖。
代表作品
万洋山的“郴情密码”
参赛作者:郭雨霏(郴州市桂东县沤江镇增口九年制学校)
指导老师:何金梅(郴州市桂东县沤江镇增口九年制学校)
阳光暖暖拂上肩头,微风携着清甜草香,悠悠穿林而过。怀揣雀跃与期待,我奔赴万洋山——这座藏于郴州桂东崇山峻岭间的秘境,如蛰伏湘赣边界的巨龙,正以连绵绿意、清澈溪声,书写独属郴州的山水长诗。
盘山行:画框里的绿海仙踪
盘山公路蜿蜒向上,车窗外,十万亩高草甸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似翻涌绿海。车窗成了天然画框,将万洋山的秀丽一帧帧框定。夏日平均23℃的清凉里,清晨登上1800米山巅,云海翻涌如浪,日出金辉泼洒草间,恍若踩在云头,误入仙境。每棵树、每块石都浸着灵性,风拂枝叶的沙沙声,似山在轻声絮语。
溪间趣:石缝里蹦出的清甜
山有多翠,水便有多清。万洋山的溪水,是从石缝“钻”出的精灵,在山谷蹦跳,把“叮叮咚咚”响撒成满谷音符。桂东人唤作“山泉水”,捧一捧,凉意沁入掌心;细品时,草木清香混着清甜,从舌尖润到心底——这溪水,本是山的血脉,顺着谷、绕着石,把生机泼得满世界都是。
烟火暖:暮色里的故事与灯
万洋山的情,藏在烟火与故事里。山脚下,村庄偎着山影,每至傍晚,炊烟从黛瓦间袅袅升起,缠成山间温柔的雾。一次迷路,暮色中忽见马灯摇晃,原是放牛村民。问路时,方言裹着憨厚:“跟着溪水走,错不了!”顺溪行不多时,大路撞入眼帘。返程路上,村民讲起红军过万洋山的往事:乡亲们把藏好的粮食捧给战士,青石板足迹、树洞干粮袋……故事浸着温温热热的烟火气,听得人心底发烫。
藏魂处:无名山的深情密码
比起苏仙岭缭绕香火、东江湖轻舟薄雾,万洋山不算“出名”,却是桂东名片、郴州山水缩影。它教我懂,家乡美好从非惊涛骇浪般壮阔,而是青山藏翠、绿水淌甜,是村民马灯映出的暖,是故事里代代相传的真。
站在山巅回望,云海仍漫,溪水仍流,炊烟又起——原来万洋山的郴情,早把山水、烟火、人情,熬成让游子醉、归人暖的汤,藏在每寸草木、每缕炊烟里,等我们慢慢品、深深念。这方水土的魂,在看得见的青、摸得着的绿里,成了心底化不开的乡愁,成了讲不完的“家”的故事。
作品点评
这篇散文以细腻笔触破译了万洋山的“郴情密码”,字里行间满是对故土的深情。文章结构精巧,从盘山绿海到溪间清甜,从烟火暖事到无名山魂,层层递进,将山水之美与人文之暖织成画卷。语言灵动如溪,让景致有了温度与厚度。它避开宏大叙事,专写青山藏翠、炊烟裹暖的日常,却道尽郴州水土的魂——原来乡愁从不是惊鸿一瞥的壮阔,而是草木里的真、人情里的暖。这般将山水、烟火、记忆熬成的“家味”,读来让人心头发烫,正是最动人的乡土叙事。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