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静
郴州市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高雅静,女,2014年4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是一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五年级学生。她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在校期间始终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积极的实践精神,担任班级班长,责任心强,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学习难题。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榜样,多次被评为“学习标兵”“优秀班干部”,是同学们的标杆。
创作背景:作者游览郴州宜章邓中夏故居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郴州的红色文化。她深深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更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她希望通过这次创作能让更多同学了解邓中夏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队员!
代表作品
寻找课本的那盏油灯,游邓中夏故居有感
参赛作者:高雅静(郴州市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
指导老师:谭军菊(郴州市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邓中夏故居。站在这片承载着革命记忆的土地上,我不由想起了这位可敬的革命先驱的光辉事迹。
邓中夏1894年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普通家庭,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工人运动的领袖。在求学期间,他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与李大钊等进步青年一起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很快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在革命生涯中,邓中夏同志为中国工人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创办上海大学,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领导了声势浩大的省港大罢工。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党的八七会议,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先后在莫斯科、湘鄂西等地开展革命工作。1933年,他在上海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9月21日,他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昂首阔步走向刑场,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
邓中夏故居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太平里乡邓家湾村,是一座具有典型湘南民居风格的建筑,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后因战乱被毁,1983年由当地政府按原貌修复。故居占地132.9平方米,采用四房三间两层砖木结构,青砖墙体、青瓦屋面,整体布局简洁而富有历史韵味。走进故乡,可以看到邓中夏生前的卧室、书房以及家人生活的地方,房间内陈列着雕花大床、桌椅、衣柜等实物,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站在邓中夏曾经生活过的房间里,我仿佛看到了他在油灯下苦读的身影,听到了他与同志们探讨革命理想的声音。这里不仅是一座故居,更是一个承载着革命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近年来,在政府的精心保护下,这里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瞻仰学习。
参观结束后,我深深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牺牲。他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整体上对邓中夏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中心突出,语言流畅,结构严谨,有感而发。抒发了对邓中夏这些革命前辈的崇高敬意,表达了对郴州红色文化的传承。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陈华英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