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32.成涵贝 | 郴州市苏雅中学学生
2025-09-28 10:38:44

  成涵贝

郴州市苏雅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成涵贝,女,出生于2012年7月,就读于郴州市苏雅中学,获得苏仙区“三好学生”、学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在《放学后》征文比赛中获“铜牌小作家”,在今年被评选为学校“新时代好少年”。

创作背景: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苏仙岭,它以“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灵韵,提纲挈领地晕开了整座城的气质。走遍五大洲,最美有郴州,热爱郴州美景,守护郴州家园。


代表作品

苏仙岭:那些关于孝与善的故事

参赛作者:成涵贝郴州市苏雅中学

指导老师:钟  懿郴州市苏雅中学

云雾像一层薄纱,轻轻拢住苏仙岭的轮廓。

山不算巍峨,却凭着一身苍绿,在郴江河畔站成了千年的风景——古松的枝干斜斜探出崖边,似在回望,西汉那年桃花洞的微光;郴江的水绕着山脚打了个弯,涛声里还裹着橘井泉香的余韵。这里每块石头都藏着故事,连轻风拂过树叶的声音,都像在低低诉说那个骑鹤升仙的少年,与他未曾走远的牵挂。

苏仙岭山势平缓,却巅峰入云,宛如一座翠绿的屏障矗立在郴州城的东北角。

踏入山腹,满山被青葱的植被笼罩,岗峦之间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从远处眺望,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似波涛翻腾,云蒸霞蔚。

苏仙岭就像飘浮在茫茫大海中的蓬莱仙岛,古松参天,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或伸展于山谷之间,微风吹过,松涛阵阵,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除了松树,还有茂林修竹,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空气都沾染上了草木的芬芳,深吸一口,顺着血液来到身体,仿佛五脏六腑都被洗的透亮,不愧是天然的氧气供给站。

云雾轻轻地漫过山脊,苏仙岭的云雾变幻莫测。时而如轻纱般飘逸,时而如波涛般汹涌。有时云雾弥漫,整个山岭都被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世界;有时云雾散开,露出山峰和树木的轮廓,又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穿过云雾,站在林间向下望,郴江如一条白练缠绕在山麓,蜿蜒向北流去,江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为苏仙岭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

山中还有清澈的溪流和清泉,它们在岩石间潺潺流淌,发出叮咚的声响,宛如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

白鹿洞位于苏仙岭西麓,是连接自然和传说的纽带。

白鹿洞旧称桃花洞,相传西汉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潘氏姑娘生下苏耽后将其放于洞中,后发现一只白鹤正张开羽翅为婴儿御寒,一头白母鹿正跪卧着给孩子喂奶。这里便成为了苏仙传说的重要起源地,承载着人们对美好仙缘的向往。

白鹿洞——洞厅轩敞,石笋、石柱和石钟乳千奇百怪,在灯光的映照下,奇幻无比,仿佛进入了一个地下童话世界。洞内有清泉长流,水质清澈,潺潺流淌的声音在洞中回荡,为溶洞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

洞前桃花流水,溪上的白鹿雕塑——母鹿屈膝跪卧,前肢温柔地护着身前的幼鹿,脖颈微微低垂,嘴角似含着一丝暖意,皮毛被雕琢得细腻,仿佛能摸到那层柔软的绒毛;幼鹿则依偎在母鹿腹下,小巧的脑袋蹭着母鹿的脖颈,尾巴轻轻卷着,一派安然信赖的模样,再现了传说中白鹿为苏耽哺乳的场景。一旁的三只白鹤雕塑也栩栩如生,仿佛在守护着这个神奇的地方。

阳光穿过洞前的枝叶,在雕塑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竟让人一时分不清是否是石塑凝立。

将千年前那幕鹿乳哺婴、鹤羽御寒的传说,定格成了触手可及的温暖。

不要转身离去,且再留片刻吧。苏仙岭的山水,从不是孤立的景致。

山的沉稳里,藏着苏耽升仙时的鹤唳;水的柔波中,漾着秦观词里的愁绪;林间的风,吹过三绝碑的石刻,也拂过望母松的枝丫。

这里的每一块岩石都刻着故事,每一缕云雾都缠着传说,山与水相依,景与情相融,才让这方天地既有自然的清灵,又有人文的厚重。

或许,正是这份山水情,让苏仙岭成了郴州人心中的牵挂。

登一次山,看云卷云舒,听泉鸣松涛,便觉那些关于孝与善、爱与念的故事,从未随岁月远去,而是化作了山间的风、溪里的水。

它从不等谁,却让每个离开的人,都忍不住回头,想再看看那片缓缓的山,那汪缓缓的水,和它们怀里,那些缓缓生长的温柔。


作品点评

小作者以文字织情,不仅以清新笔触描绘了苏仙岭的苍松翠竹、云雾溪流之景,更将自然风物与“白鹿哺婴”“苏耽升仙”的古老传说巧妙交织,赋予山水深厚的人文底蕴。对白鹿雕塑“母鹿护幼”的细节刻画,形神兼备,让冰冷的石塑承载起千年慈孝的温情。结尾段意境深远,道尽了苏仙岭作为郴州人精神家园的无穷魅力!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