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辉
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杨靖辉,男,2018年5月,现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从小热爱阅读。自入校以来,担任班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兴趣广泛,2025年参加湖南中小学“寒假一本好书”社会实践活动,荣获“金牌小小阅读推广人”称号。
创作背景:我们村景色优美,特别那口井和那棵古老的银杏树是我们村最有特色的地方,也是村民的聚集地,孩子们的乐园。那口井,滋润了我的童年,那棵银杏树,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代表作品
郴山郴水润乡情,大井村里韵悠长
参赛作者:杨靖辉(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
指导老师:黄海丽(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
郴州,这座被郴山郴水温柔环抱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那连绵起伏的青山,似巨龙蜿蜒;那袅袅流淌的绿水,如灵动丝带。而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我的家乡——大井村,就像一颗藏在锦绣画卷里的珍宝,有着别样的美!
听长辈们说,我们村的名字,源于村中那口大大的水井。这口井可厉害了,是十里八乡最大的一口井,是我们村的“大明星”。它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清甜的乳汁,喂饱了周围好几个村子的娃娃。井眼自地底深处涌出,涓涓细流从青石缝里钻出来,似大地吐出的晶亮珍宝,落地便化作跳动的音符,叮咚撞碎山影又聚成一弯澄澈的玉潭。井水清澈透亮,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像是洒了一层细碎的金子。
村里的人们,每天都和这口井有着亲密的接触。清晨,太阳刚刚露出笑脸,村里的妈妈、姐姐、奶奶们不约而同地提着换洗的衣服来到水井边的石板上,将衣裳浸入水流,井水像匹柔滑的绿绸,裹着衣裳轻轻摇晃,衣裳与青石板相撞出细碎的鼓点,惊醒了池底沉睡的鹅卵石。她们一边洗着衣服,一边拉着家常,欢声笑语在井边回荡。那清脆的笑声,和着井水流动的声音,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乡村交响曲。
夏天,井水成了天然“冰箱”。大人们会把西瓜放进竹篮,再慢慢放入井水中。过一会儿,把西瓜捞上来,切开吃,那冰凉甘甜的滋味,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炎热。我们小孩子也会在井边嬉戏,用小手捧起井水,互相泼洒,笑声洒满了整个村子。
除了那口神奇的水井,村里的那棵古老银杏树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矗立在村头,见证着村子的变迁。银杏树的树干粗壮极了,要两三个大人手拉手才能抱住它。它的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着,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它还是一位神奇的换装大师呢!春天,它抽出嫩绿的新芽,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在跳舞;夏天,叶子变得郁郁葱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我们会在树下乘凉、做游戏、听老人们讲着古老的传说;秋天,叶子变成金黄色,远远望去,就像一棵挂满黄金的大树,秋风一吹,叶子像金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冬天,叶子落光了,但它依然傲立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坚强。
在银杏树的陪伴下,我们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每年传统节日,村里的人都会聚集在银杏树下,春节贴春联、挂灯笼,迎接新年;中秋节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听老人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郴山郴水,孕育了无数像大井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它们或许没有城市的繁华,但却有着最纯真的美好。啊!大井村,我可爱的故乡,你的美,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灵深处。
作品点评
这篇作文十分出色,小作者以质朴童真的语言描绘了家乡大井村的美。对郴州山水,村中水景、古老银杏树的描写细致生动,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巧妙,让景物跃然纸上。还讲述了村民在井边的日常,银杏树下的欢乐时光,充满生活气息。虽无华丽辞藻,却以真诚打动人心,将乡村的纯真美好展现的淋漓尽致。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陈华英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