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817.朱晓丹 | 郴州市桂东县寨前中学学生
2025-09-08 11:55:51

  朱晓丹

郴州市桂东县寨前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朱晓丹,女,2011年7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桂东县寨前中学八年级。学习成绩优异,爱思考,爱看书,爱写作。


代表作品

桂东四季手札

参赛作者:朱晓丹郴州市桂东县寨前中学

指导老师:李  清郴州市桂东县寨前中学


春·糍粑香里说丰年

去年二月初二,我蹲在田埂边看奶奶插糍粑。糯米团裹着竹叶的清香,在沸水里翻滚成乳白的云朵。奶奶说,这是桂东沿袭百年的“麻雀节”,用糍粑喂饱麻雀,祈求秋收无恙。可今年,寨前镇的新桥村却热闹得不像话——游客举着相机拍糍粑串,抖音主播举着竹枝吆喝“快来吃麻雀同款甜点”,连村口老樟树上都挂了电子屏幕,循环播放着麻雀歌的AI动画。

“奶奶你看!麻雀糍粑成网红了!”我指着手机屏幕里跳动的弹幕。她笑着把最后一串糍粑插进田埂:“老祖宗的东西,能传下去就好。”雨丝落在糍粑上,亮晶晶像撒了糖霜。

夏·茶山听风

端午前跟着郭园长去桥头乡的茶园。山路弯得像条青蛇,车窗外粽叶在雨中发亮,水珠顺着叶尖滴落,竟和茶垄间的喷灌系统连成一线。陈总带我们进茶厂,玻璃幕墙外漫山遍野的绿浪,被无人机喷洒出整齐的波纹。

“以前采茶靠背篓,现在无人机巡山防虫。”他泡了杯玲珑茶,茶汤里浮着山泉水的清冽。在闲置小学改建的研学工坊,我看见穿汉服的女孩们正用VR体验古代茶农炒青,竹匾里的新芽在虚拟火焰上翻飞。窗外,采茶工的竹笠与智能灌溉管在夕阳下交叠成影。

秋·市集变奏曲

早市的喧嚣比往年更热闹。卖艾草的阿婆摊前摆着二维码,扫码能听她讲“五月是山神药箱”的传说;土牛肉摊位挂着“区块链溯源认证”的牌子,顾客扫码便知牛蹄印里的故事。妈妈买的妃子笑荔枝,快递车当天下午就送到郴州,快递小哥笑着说:“以前‘一骑红尘’送妃子笑,现在桂东荔枝坐高铁!”

我蹲在角落看卖脆李的老伯,他脚下竹筐竟嵌着太阳能保鲜盒。想起去年他还为果子腐烂发愁,如今却哼着山歌打包快递,手指翻飞如蝶。

冬·志愿蓝点亮寒夜

冬至那晚,金杉漫谷民宿的负氧离子浓度牌亮起15万/立方厘米,游客们举着手机拍星空。山下却有一群蓝马甲在忙碌——桂东志愿者协会的叔叔阿姨们正给留守老人送棉被。去年表彰会上,我见过领队何晓林接过五星级志愿者证书,此刻她正帮孤寡老人检修取暖器,呵出的白气与屋檐冰凌缠成一片。

回家路上,爸爸指着路边新装的太阳能路灯:“2017年这里还是煤油灯呢。”路灯下,一群中学生正用平板电脑记录古树信息,为“数字桂东”上传资料。

尾声:纸上山河

我把四季见闻装订成册,封皮上画一株茶树,枝头挂着二维码。扫码听见麻雀歌、茶机轰鸣、快递车笛声、志愿者的笑语,交织成桂东的脉搏。老师说:“你们这代人,既是传统的守夜人,也是未来的造梦师。”

合上手札时,窗外的苏仙岭雾气氤氲,仰天湖的风电叶片正缓缓转动。桂东的山山水水,原来一直在我笔尖生长。


作品点评

本文以细腻的笔触记录桂东四季的变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传递对家乡的热爱,既有“糍粑香”“茶垄绿”的乡土温度,也有“无人机”“志愿者蓝”的时代新意。结构精巧,情感真挚,是一篇兼具生活气息与创新思考的佳作。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