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40.王韵清 | 郴州市苏雅中学学生
2025-09-29 15:38:50

  王韵清

郴州市苏雅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王韵清,女,13岁,就读于郴州市苏雅中学七年级。

创作背景:比起对着书本想象风景,作者更爱走到实地去,去山里踩踩落叶,到水边看看波纹,等那些亲眼所见的光影、亲耳所闻的声响在心里慢慢发酵,就忍不住提笔把这份真切的感悟记下来。

代表作品

郴州:时光里的画卷

参赛作者:王韵清郴州市苏雅中学

指导老师:黄思思郴州市苏雅中学

在湖南南部,藏着一座浸润千年光阴、晕染如画景致的城市——郴州。它枕着湘江的涛声,被群山温柔环抱,却又偷藏了江南的灵秀。漫步其间,古今的经纬在街巷间交织,一幅流动的画卷徐徐铺展,让人不自觉便醉入其中。

谈及郴州的自然灵韵,最先浮现在心头的,便是那屹立千年的苏仙岭。这座被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的山峦,终年被苍翠裹挟,每片叶、每株树都似在低语,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故事。拾级而上,登至高处远眺,湘江如一条银色绸带,在群山褶皱间蜿蜒,与澄澈天光、舒卷云絮相映,成了天地间最灵动的笔触。此情此景,总让人想起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写下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那份怅惘与眷恋,仿佛也随着江风,吹过了千年。

若说苏仙岭是自然的馈赠,那裕后街便是人文与自然的巧妙缝合,难怪有人说它藏着“半个凤凰”的风情。这里曾是商贾云集的古埠,如今石板路依旧古朴,两旁民居与古迹错落有致,漫步时脚下的叩击声,仿佛能撞开时光的门,让人窥见当年的车水马龙。待到傍晚,古桥上的灯火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晕漫过青石板,与檐角的轮廓、桥下的波光交融,成了一幅会呼吸的《夜泊图》。

转向人文深处,郴州古城的沧桑与厚重最是动人。斑驳的古城墙仍倔强地矗立,虽经岁月啃噬,砖石间的纹路里却藏着整座城的记忆密码,见证着朝代更迭、世事变迁。踏入古城,脚下的石板路被磨得温润,青砖瓦房的檐角挑起往事,每一处肌理都透着时光的沉香。那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像沉默的守望者,静静矗立在街巷深处,将过往的辉煌与沧桑娓娓道来。而城中的文化展览、非遗传承活动,更让沉睡的历史醒了过来,游客在驻足间,便能触摸到郴州骨子里的文化脉搏。

当然,郴州的滋味,更是让人魂牵梦萦。这里的美食,既有湘菜的麻辣鲜香打底,又裹着独一份的地域风情。就说那东江鱼,煎炒烹炸皆成美味,一口下去,鲜嫩在舌尖炸开,香气顺着喉咙往胃里钻,堪称味觉的盛宴。更别说当地的茶文化,苏子茶清冽,福塘油茶醇厚,每一杯都泡着当地人的热忱与匠心,饮下时,连心底都泛起暖意,那是属于郴州的包容与温柔。

我的家乡郴州,就是这样一座把自然之趣、人文之韵、美食之乐揉进骨血里的城。每次念起,都忍不住心生向往。苏仙岭的翠、裕后街的暖、古城的厚、美食的香,早已像墨滴入纸,在我心上晕染开来,成了一生都抹不去的印记。


作品点评

这段文字将郴州的灵韵娓娓道来。苏仙岭的苍翠、裕后街的古今交融、古城的沧桑,再到东江鱼的鲜、茶的醇,层次分明。引秦观词句添文气,用“墨滴入纸”喻乡愁,让自然、人文与味觉交织,尽显郴州的独特魅力与作者的深情眷恋。但文章原稿中有知识性错误,郴州不在湖南的西北部。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