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子璇
郴州市宜章县湘南红军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邝子璇,女,2009年11月出生,现就读于宜章县湘南红军学校九年级。
创作背景:因她从小跟着外公外婆在苏仙岭脚下的老巷子里长大,童年记忆里满是清晨苏仙岭的晨雾、傍晚裕后街的灯笼,以及外婆用桂东黄糍粑做的香甜点心。这篇文章用一个少女的眼睛,让那些藏在日常里的郴州之美,变得可触、可感、可共情。
代表作品
美丽郴州,我的家乡
参赛作者:邝子璇(郴州市宜章县湘南红军学校)
指导老师:邝建华(郴州市宜章县湘南红军学校)
郴州,是一座坐落于湘粤赣三省交界的城市。人们总说它像穿着绿裙子的少女,淡雅美丽。苏仙岭是她的脊梁,上面总有人爬来爬去;东江湖是她的眼睛,上面倒映出蓝天中的朵朵白云;地底冒出的温泉则是冬天呼出的白雾。
郴州看似温柔,没有广州那样精明,也没有上海那么时尚,但她的骨子里藏着倔强。湘南暴动的烽火曾在她掌心燃烧,“半条被子”的故事在沙洲村讲了八十多年,南岭上的鞋印也久久没有消失,印照着历史的痕迹。所以,郴州也是一个热血的姑娘。
现代的她依然有着这股倔强劲。全国首条石墨烯生产线在这里诞生,有色金属王国的皇冠上嵌着钨都钻石。这些成就说明,郴州是个不服输的小姑娘。
郴州的美食也是毫不逊色。临武鸭在她怀里游过三十六湾的清溪,变得肉质紧实;栖凤渡鱼粉的辣油里藏着桂阳辣椒的秘密;桂东的黄糍粑糯米的甜裹上竹叶的香,带着大山馈赠的温柔。
郴州还是个注重环保的姑娘,她把可持续发展刻进了骨子里。东江湖每年向长株潭输送5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三十六湾从重金属超标的废地变身生态公园;莽山的蛇中熊猫“莽山烙铁头”在她的守护下变得更加珍贵。
郴州像个爱穿汉服玩滑板的姑娘。板梁古村的青砖会讲述着时代变迁的故事,瓦窑坪的老码头还泊着宋代商船的残影,裕后街的石板路上叠着两百代人的脚印。每一处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九龙江玻璃栈道的惊险,仰天湖草原的自在,高椅岭丹霞地貌的独特……每一处都洋溢着她的冒险气息。
这就是我的家乡——郴州,一个带着水的柔软、山的沉稳与血脉里的倔强的城市。如果您来到这里,将会感受到她性格的多变,还能感觉到舌尖上跳跃的美味,两千年的故事将在您眼前展现。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以人喻城、以情串景,在有限篇幅内实现了“自然美、历史美、人文美、发展美”的多维呈现。它不仅是对家乡的画像,更传递出当代青少年对家乡的理解——所谓美丽,既要有看得见的风景,更要有刻在骨子里的精神与温度。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