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820.陈锐楠 | 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学生
2025-09-08 11:37:18

  陈锐楠

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陈锐楠,女,2010年1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九年级。热爱写作,曾在宜章八中校刊《松涛》上发表多篇文章;撰写的文学作品《我生命中的一缕阳光》被刊登于《郴州日报》;在第25届、第27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主题征文活动中分别获金牌和银牌。

创作背景:本文创作灵感源于近期在郴州街头所发现的洒水车礼让行人现象,这一公共服务的细节生动体现了郴州温度。作为郴州的一名中学生,作者想用文字记录下这份独特的“郴州温度”,让更多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流淌在细节里的温情。


代表作品

水流暂停处

郴情润心田

参赛作者:陈锐楠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

指导老师:黄  莉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

炎炎夏日,炽热的阳光肆意倾泻,柏油路面蒸腾起扭曲的热浪。当洒水车轰鸣着驶过,为城市带来片刻清凉的同时,郴情便蕴含在其中:洒水车的驾驶员会为路旁的行人悄然停止喷水,待行人安然通过后,水流才重新洒向路面。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暂停”,绝非技术的故障或效率的缺失,而是郴州在公共治理中一份细腻的温情。这不仅仅是一个机械动作简单的暂停,更多的,是对行人无声的尊重,对市民感受最朴实的体察。在这一刻,我真正地、清晰地感受到了郴州温度,也窥见了现代城市治理的核心——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充满人情味的“暂停”,正是郴州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生动诠释。它超越了传统执行任务、追求效率的普遍思想,将服务对象从模糊笼统的“群体”具体到有血有肉、能感知人情冷暖的“个体”。这种理念,与郴州正在大力推进的“一件事”联办机制、医保服务“零等待”等惠民措施同频共振,其核心要义,就是将“人民”放在公共服务的绝对核心位置,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更深一层看,“暂停”行为背后,是对公共服务“分寸感”的精确把控。真正好的服务,不仅在于“做”什么,更在于懂得何时“不做”。正如郴州西站管理所联合高速交警将厦蓉高速隧道滞留乘客带至桂阳收费站的同时热心为乘客提供热水食物及休息场所,这些看似“分外”的举动,却以低成本赢得了极大的民心,其实际价值远超表面成本。

相反,如果政府公共服务只一味地追求表面的“高效”,而缺失了人情内里的温度,则可能适得其反。郴州政府深谙此道,也正因此,郴州政府在规范管理城市秩序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柔性执法,避免以简单生硬的手段去直接“管理”群众,损害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洒水车那一瞬间的停顿,正是精准把握了服务中“进”与“止”的真谛,在短暂的“止”中,实现了服务水平和群众感受的长久“进”,让郴州政府成为了贴近群众的“知心人”,服务群众的“暖心人”,守护群众的“用心人”。

当郴州洒水车的水流为行人而止,那么它所滋润的就不仅仅是干燥的路面,更是流淌在郴山郴水间的勤政爱民之心,是植根于“半条被子”故事的为民初心。这充满人情味的“暂停”,是服务型政府最生动的注脚。郴州政府也正致力于将这份源于实践、发于内心的温情,通过制度的力量加以固化,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我们以一同制度之手,将这份动人的“郴情”定格为永恒的风景,让郴州的发展答卷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在大美郴州,这份流淌在政府服务细节里的脉脉温情,与朦胧的烟雨东江湖、云雾缭绕的莽山、热情好客的郴州人民一起,共同铸就了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郴山郴水郴情”。


作品点评

此文以“洒水车暂停水流”这一城市生活中极易被忽略的温情细节为切入点,视角独特而敏锐。作者不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炎炎夏日下的场景,更以充满温度的“郴情”二字为纲,成功地将一个微小的瞬间升华为对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洞察,立意高远,展现了超越同龄人的思想深度。结尾将这份温情与郴州山水人文相融合,升华主题,意境悠长。全文语言表达凝练优美,情感真挚充沛,是一篇兼具温度与深度的佳作。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