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991.邝舒琪 | 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学生
2025-09-19 17:21:37

  邝舒琪

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邝舒琪,女,2010年7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她学习成绩优异,热爱阅读与写作,多次在学校征文比赛中获奖,2025年被评为宜章县“阅读之星”。文学作品《致未来的我》获得湖南省第二十届中小学校园文学大赛初中组三等奖。

写作背景:从小到大,作者一直居住在南关街,上初中后搬离了南关街。2025年中考结束后,作者重新回到南关街居住,发现南关街变得越来越好。


代表作品

南关街:岁月织就的“盘丝洞”

参赛作者:邝舒琪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

指导老师:黄  莉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

我的家乡郴州宜章,隐匿于湘南的青山碧水之间。这里的母亲河——玉溪河,如一条银色丝带蜿蜒而过,不仅贯穿着宜章这座城,更缠绕着千年的悠悠故事。

南关街,以青石铺就,历史的足音在此回响。这里,曾回荡过朱德的马蹄声,也曾流淌着商旅的吆喝声。街道的一砖一瓦,都深深镌刻着岁月那不可磨灭的痕迹。

玉溪河的古道两侧,便是南关街。提及南关街,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想必是湘南起义纪念馆。没错,这里打响了湘南起义的“第一枪”,是智取宜章的关键所在,更是湘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诞生地。那红色的火把,点燃了人民的斗志,也铸就了独特的古道文化。回溯历史,此处曾商贸繁荣,因地处“楚粤之孔道”,成为南北货物流通的咽喉。就连唐代杨贵妃所食的岭南荔枝,也曾经经此地转运。

儿时的我,是个十足的路痴。南关街于我而言,恰似“盘丝洞”一般。街道狭窄,路口繁多,出口也不少,可通向的地方却各不相同。我常常捋不顺方向,误入其中后,好几次都迷了路。无助的我,急得崩溃大哭。好在邻里之间相互询问,热心帮助,才将我带出这“盘丝洞”。后来,这“盘丝洞”般的南关街,竟成了我和朋友的秘密基地,是放学后必经之路上的快乐天堂。我们总会买些零食,边走边吃,尽情享受这独一份的快乐时光。即便最后要绕些路,也丝毫不觉得麻烦。南关街民风淳朴,充满浓郁的烟火气息。邻里之间相处融洽,其乐融融。米酒铺里,酒香扑鼻,那味道浓郁而甜香。

连接古道两侧的,是历史悠久的三星桥。此桥修建于清代,原名三井桥,因桥边有日、月、星三口井而得名。三星桥,三拱如虹,由青石砌成的拱桥宛如一道弯月,横卧在水面之上。桥身苔痕斑驳,留存着明清商旅的足迹,朱德也曾踏过它的脊背,率领工农革命军走向黎明。它默默诉说着岁月的厚重。

如今,即便在夜晚,三星桥也热闹非凡。灯火照亮桥身,倒映在水中,仿佛一条星河坠入凡尘。夜晚的它,美到极致,吸引着众多人前来散步。就连八九十岁的阿婆,也常常坐在桥头,赏月闲谈。有时,一些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会在桥上弹唱歌舞,欢聚一堂,热闹极了!

“盘丝洞”般的南关街,不仅是湘粤古道的重要遗存段,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流淌着人间真情,彰显着淳朴民风。这里的人们,如同南关街的青石般坚韧,恰似湘南的米酒般醇厚。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这延续千年的动人故事。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以细腻笔触描绘了郴州宜章南关街,生动展现其独特魅力。开篇以家乡玉溪河引入南关街,凸显其地理位置与历史地位。作者巧妙地将厚重的历史与鲜活的个人记忆交织在一起,时空感强烈。对玉溪河、青石路、三星桥的刻画细腻传神,尤其桥的古今对比和夜景描绘极具画面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家乡历史的自豪和对烟火人情的眷恋,读来韵味悠长。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