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语轩
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李语轩,女,2009年9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九年级。喜欢旅游、阅读和写作,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读书写字征文活动,并多次获奖。文学作品《语言为翼,飞向和平的未来》获得湖南省第二十届中小学校园文学大赛二等奖。
创作背景:漫步郴州的山水间,被高椅岭的红岩碧潭、东江湖的晨雾渔歌打动。课堂上老师说“故乡是精神的根”,便想把这份触动写下来,想让更多人看见家乡山水里的诗意与力量,读懂这份刻在血脉里的原乡情。
代表作品
郴州山水: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精神原乡
参赛作者:李语轩(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
指导老师:廖雄云(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
“郴”字独属湘南,这座被山水环抱的小城,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家园,更是镌刻着文化基因与情感密码的精神原乡。郴州的山水从来不是孤立的风景,它是自然伟力的杰作,是人文精神的载体,更是滋养一代代郴州人灵魂的沃土。
郴州的山,以刚健之姿诠释着生命的坚韧。高椅岭的丹霞地貌是大地的血色年轮,赤岩如刀削斧凿,却在沟壑间孕育出碧潭幽泉。这种刚柔并济的形态,恰如郴州人外显的刚毅与内敛的温情。每当我站在“龙脊”之上,看夕阳为红岩镀上金边,总会想起祖辈们开山拓路的身影——他们像这山岩一样,在贫瘠中扎根,在坚硬里生长。莽山的原始森林则藏着另一种力量,千年古木的年轮里,记录着物种演化的密码,也藏着郴州人对自然的敬畏。那些盘根错节的古藤,不正是家乡人血脉相连的隐喻吗?山的静默中,流淌着永不枯竭的生命力。
郴州的水,以灵动之态诉说着文明的韧性。东江湖的晨雾是天地间的留白,渔夫的网撒出千年不变的韵律。这片水养育了“天下第一漂”的豪情,也滋养了“雾漫小东江”的诗意。当晨光穿透雾霭,我总能看见水面上浮动的不仅是水汽,更是秦观“郴江幸自绕郴山”的咏叹,是徐霞客笔下“林深石怪,水碧峰奇”的惊叹。郴江穿城而过,像一条翡翠项链,串起古桥的斑驳、新楼的璀璨。岸边的洗衣声、孩童的嬉闹声,与河水的流淌声交织,奏响了最鲜活的生活乐章。水的流动中,沉淀着生生不息的文明记忆。
山水之间,更藏着郴州人独有的精神密码。丹霞与碧水的碰撞,是豪放与婉约的共生;林海与雾霭的交融,是厚重与空灵的对话。这种兼容并蓄的气质,塑造了郴州人既敢闯敢拼又温润谦和的品格。从古至今,多少郴州儿女带着山的刚毅走出家乡,又带着水的柔情回望故土。高椅岭的险峻教会我们勇攀高峰,东江湖的澄澈提醒我们坚守本心——这便是山水赋予的生命哲学。
如今,我走过许多城市,见过更壮阔的山海,却始终觉得,没有哪片风景能替代郴州的山水。它不是教科书里的地理名词,而是外婆在灶台边讲的传说,是放学后与伙伴追逐的田埂,是每个游子梦中最清晰的坐标。这片山水早已融入血脉,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也是安放心灵的终点。
郴州的山水,从来不止于“风景”二字。它是自然的馈赠,是文化的根系,更是精神的原乡。在这里,每一块岩石都在诉说坚守,每一滴水都在吟唱包容,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终将带着这份山水的品格,走向更远的天地,却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深扎在这片热爱的土地。
作品点评
这篇作文立意深刻,将郴州山水视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精神原乡。开篇点明“郴”字独特,引出主题。主体部分分别描绘郴州的山与水,且融入历史文人诗句,增添文化底蕴。并阐述山水蕴含的精神密码,塑造郴州人独特品格。结尾强调山水融入血脉,是精神原乡,表达对家乡山水的热爱,情感真挚,文笔优美。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