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博
郴州市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谭文博,男,2014年8月出生,郴州市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学生。
代表作品
大地递来的情书
参赛作者:谭文博(郴州市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
指导老师:李青(郴州市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
郴州的春山春水,是大地递来的情书。
我总觉得郴州的春天是在山水里泡出来的。当北方还飘着小雪,东江湖的晨雾已经开始漫过堤岸,苏仙岭的杜鹃刚探出头,舂陵江的水波就绿得发颤——这里的山与水,从不是孤立的景致,而是一对相偎相依的恋人,把整个春天都酿成了让人醉心的模样。
郴州的山,是懂温柔的。苏仙岭的石阶藏在竹海深处,春雨过后,青苔在石缝里洇出绿意,踩上去软乎乎的,像一块浸了水的碧玉。山不高,却一步一景:刚绕过刻着“天下第十八福地”的摩崖,转个弯就撞见一挂飞瀑,水流从青灰色的岩壁上跌下来,碎成满谷的珍珠,溅在脸上凉丝丝的,带着草木的清香。最妙是从望母松旁往下看,整座山都浸在薄雾里。松树的墨绿、杜鹃的绯红、新叶的嫩黄,都被雾揉成了朦胧的画,风一吹,雾散了些,才露出山坳里的白墙黑瓦,像不小心掉在绿绸上的米粒。
而莽山更像个豪迈的汉子,有着南岭山脉的筋骨。春天的莽山,是被杜鹃花点燃的,从山脚到山顶,映山红、云锦杜鹃、鹿角杜鹃一路铺上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连岩石缝里都钻出几朵紫色的,倔强地迎着山风。站在鬼子寨的观景台,看群峰如黛,层峦叠嶂,山与山之间的缝隙里,偶尔闪过一道银亮的水线,那是山涧在奔跑。听当地的老人说,这些山是有灵性的,每块石头都藏着故事,每棵古树都记着岁月,所以春天来时,它们才肯把积攒了一冬的力气,全化作满目的苍翠与绚烂。
有水的地方,郴州的春就更活了。东江湖的晨雾是出了名的“仙气飘飘”,天刚蒙蒙亮,渔船就摇进了雾里,竹篙一点,水面荡开圈圈涟漪,把雾搅成了流动的纱。渔夫站在船头,蓑衣上沾着细碎的水珠,撒网的瞬间,网绳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竟分不清是网住了鱼,还是网住了雾里的晨光。等太阳升高些,雾慢慢淡了,湖水才露出真容——是那种极清的绿,像把无数片新叶的汁水都融了进去,远处的山倒映在水里,连轮廓都变得柔软,船驶过,水纹里的山影就轻轻晃,晃得人心里也跟着发痒。
资兴江的水则多了几分野趣。两岸的竹林直逼水面,竹叶垂在水里,被水流梳成了绿色的帘。乘竹筏顺流而下时,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白的、红的、带着花纹的,像撒了一河的宝石。偶尔有小鱼从筏底游过,惊起一串细碎的水花,溅在脚踝上,凉丝丝的,带着草木的气息。撑筏的师傅说,这水是从莽山深处流下来的,经了百十个泉眼,所以甜得能直接喝。我试着掬起一捧,水在掌心里透亮得像没有重量,喝进嘴里,果然带着股清冽的甘甜,像把春天的味道都咽进了喉咙。
其实我早就明白,郴州人对山水的偏爱,从不是因为“有名”。而是当你站在苏仙岭的晨光里,看雾从山谷里漫上来;或是坐在东江湖的竹筏上,看夕阳把水面染成金红——你会忽然懂得,这里的山从不是沉默的石头,它们用年轮记着风的形状;这里的水也从不是简单的流动,它们用波纹写着岁月的温柔。
这春山春水,哪里只是风景?分明是郴州写给大地的情书,字里行间都是让人舍不得挪开眼的深情。
作品点评
文章以“情书”喻郴州春景,将山水化作相依的恋人。苏仙岭的柔、莽山的豪,东江湖雾的仙、资江水的野,皆在细腻笔触中流转。山记风形、水写温柔,末句点破山水是岁月深情的注脚,让春之韵味浸满诗意,余韵悠长。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黄 慧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