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天
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曾俊天,男,2014年8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他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自小便对文学创作展现出浓厚兴趣。宜章的秀丽山水、悠久历史与独特民俗,都化作滋养他文学梦想的养分。从校园的作文练习到日常里的生活记录,他始终以笔为舟,遨游在文字的海洋。他将对家乡的热爱融入创作,每一篇文字,都是他对宜章深情的诉说,彰显着他对文学纯粹的热忱与不懈的追求。
代表作品
郴山郴水郴情
参赛作者:曾俊天(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
指导老师:周志丹(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
日光是最细腻的笔触,它轻柔地抚摸着世间万物,在岁月的长卷上写下动人的诗篇。而我的故乡郴州,便是这诗篇中浓墨重彩的一章。这里风光无限,处处都蕴藏着动人的红色故事,宛如一幅连绵不绝的山水长卷。
在这片土地上,有“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它如同寒冬里的一缕暖阳,曾温暖了整个中国;有“云间铺路”的壮阔景象,让人放眼望去,便能感受到山河的辽阔无垠。这,就是充满诗情画意的郴州。
你看那群山连绵起伏,一座座山峰高高挺立,宛如大地的脊梁。一朵朵轻盈的云雾在山峰之间缓缓飘荡,似是给青山戴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轻轻点缀着山间的景致。一棵棵大小不一的树木,或挺拔如松,或婀娜如柳,在山间错落有致地生长着。一只只鸟儿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那清脆的声音,如同一首首优美的乐章,正热情地欢迎着每一位来到这青山画卷中的游客,邀他们一同在这天然的氧吧里畅游。
再看那东江,水流潺潺,清澈见底。那翠绿的江水,宛如一条绿色的绸带,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一只只灵巧的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它们时而穿梭于石缝之间,时而跃出水面,似是在与游客嬉戏玩耍。我曾坐着乌篷船,在东江之上悠然自得地欣赏两岸的风光。船儿缓缓前行,微风轻拂,带来阵阵水汽的清新;我也曾穿着汉服,在江边漫步。当衣袂飘飘的我行走在江边时,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与这山水融为一体,成为了这幅画卷中的一抹亮色。来到这里,就如同走进了大观园,让人忍不住想要在此尽情玩耍、嬉戏。
还有那万华岩溶洞,当你踏入其中,瞬间便会被它的宏伟所震撼。在那一寸寸的岩石之间,镶嵌着奇幻的彩光。这些彩光在洞顶、洞壁上闪烁,似是大自然用神奇的画笔绘制出的梦幻图案。当你乘着小船,顺着水流在这神奇的地方探秘时,你就像是闯入了一个神奇而又迷人的仙境。周围的钟乳石形态各异,有的如利剑倒悬,有的似珊瑚丛生,在彩光的映照下,更显神秘莫测。
郴州的山、水、岩,不仅仅是一道道美丽的风光,更是我心底最深刻的故乡符号。无论我走到哪里,身处何方,只要想起那连绵的翠绿山峦、清澈的潺潺流水、奇幻的溶洞景观,我就知道,我的根,深深扎在这诗意的郴州。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承载着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深情。
作品点评
曾俊天同学的这篇作文,以诗意的语言勾勒出郴州的山水风情与红色底蕴。开篇用“日光是最细腻的笔触”起兴,将故乡比作“岁月长卷”,比喻新颖灵动。文中对山、东江、万华岩的描写各有侧重,融入“半条被子”的红色故事,让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相互映衬。穿汉服游江边的细节,更添画面的古典美。
结构上由总到分再到总,脉络清晰。不过部分语句稍显繁复,如“让人忍不住想要在此尽情玩耍、嬉戏”可简化。总体而言,文章充满少年对故乡的热爱,字里行间透着灵气,是一篇兼具画面感与情感温度的佳作。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黄 慧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