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113. 陈可馨 | 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中心小学学生
2025-09-15 15:49:25

  陈可馨

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中心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陈可馨,女,2014年5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中心小学。喜欢古诗古文。

创作背景:作者与父母去了汝城县城的濂溪书院后,书院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甚至穿堂而过的风,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她想用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捕捉书院里那些“会说话”的细节,写出对先贤智慧那份懵懂又真切的亲近感。

代表作品

濂溪书院的风,在和我讲悄悄话

参赛作者:陈可馨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范谱庆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中心小学

听说要去濂溪书院,我兴奋得像只小喜鹊!那可是周敦颐爷爷讲学的地方呀!我背过他的“出淤泥而不染”,莲花的影子老在我心里晃。

走进书院大门,一股特别的清凉扑面而来,不是空调的冷气,而是那种……嗯,像是上千年的树荫和石头墙一起呼吸吐出来的凉气,带着点木头和旧书的味道。院子好安静,连知了都叫得特别小声,好像怕吵醒了谁。脚下是光溜溜的青石板路,被无数双脚丫和时光磨得又亮又滑,我踮着脚尖走,生怕弄出太大响声。

最吸引我的是天井!方方正正的,像个巨大的天空画框。抬头看,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乖乖地嵌在里面。天井中间有一口大水缸,缸里养着几片圆圆的荷叶,绿得发亮。咦,怎么没有莲花?爸爸说,莲花夏天才开得热闹呢。我有点小失望,但凑近一看,呀,清澈的水底下,有几条红红的小金鱼在慢悠悠地游,像几片会动的花瓣!它们吐着泡泡,泡泡升到水面,“啵”一声破了,真好玩。我猜,周爷爷当年讲课累了,肯定也爱看这缸里的小鱼和莲花吧?这缸水,是不是也映照过他和学生们的影子?

穿过回廊,来到“讲堂”。里面摆着整整齐齐的深色桌椅,最前面有一张高高的讲台和一把大椅子。我轻轻坐到一张小木凳上,硬硬的,凉凉的。闭上眼睛,我好像听到了几百年前的声音——周爷爷用温和的声音讲着“诚”啊、“仁”啊,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像溪水一样流淌。风从敞开的窗户溜进来,吹动我额前的头发,痒痒的,像谁在跟我讲悄悄话。风里说的是什么呢?是说做人要像莲花一样干净?还是说要像这青石板一样踏实?我使劲听,听不真切,但那感觉,特别奇妙,心里头暖暖的,又很安静。

院子里有几棵好大好大的古树,树干粗得要好几个小朋友才能抱住!树皮皱巴巴的,像老爷爷的手。树枝伸得老长,叶子绿油油的,把阳光筛成碎金子在地上。我靠在树干上,树皮凉凉的。忽然,一片小小的、嫩绿的新叶打着旋儿飘下来,正好落在我摊开的手心里。它那么小,那么嫩,却从这么老的树上长出来。我小心地把它夹进我的笔记本里。这一定是书院老树爷爷送给我的书签吧?它会不会也带着一点点周爷爷讲过的道理?

最让我惊喜的是后院那个小小的莲池!虽然莲花还没开,但田田的荷叶铺满了水面,像无数个绿色的小伞挤在一起。一阵微风吹过,荷叶们“哗啦啦”地轻轻摇摆,像是在鼓掌,又像是在互相打招呼。我蹲在池边,看到一颗晶莹的小水珠在荷叶中央滚来滚去,像一颗闪亮的珍珠,阳光一照,它折射出七彩的光芒,真美!这不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吗?那么干净,那么明亮,在泥水里也能活得这么漂亮!

离开书院时,我回头望了望那扇古老的大门。它静静地关着,好像守护着一个巨大的秘密。风又吹过我的耳边,这次,我好像听懂了那么一点点。周敦颐爷爷和他的道理,并没有消失,它们藏在书院清凉的风里,藏在古树飘落的叶子里,藏在荷叶滚动的水珠里,也藏进了我这个泉水镇小学生好奇的心里。原来,郴州的“情”,不只是山水,还有这些古老书院里吹过的、教人向善向美的清风啊!它吹过汝城,也悄悄吹进了我的心田。


作品点评

文章以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濂溪书院的静谧与深厚转化为孩童可感的清凉、声响与光影。巧妙捕捉“风语”“鱼游”“落叶”“水珠”等细节,赋予古建筑灵动生命。将抽象的理学思想具象化为自然之景与童真体验,视角独特新颖。结尾点明书院清风承载的“郴情”是向善向美的熏陶,由景及理,由古及今,小中见大,童趣盎然又意蕴悠长。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君

二审:黄慧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