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819.黄中意 | 郴州市汝城县第四中学学生
2025-09-08 11:25:33

  黄中意

郴州市汝城县第四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黄中意,女,2010年3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汝城县第四中学九年级,曾获得学校“文明之星”“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创作背景:作者以汝城四中这所浸润湘南红色血脉的校园为背景,结合“半条被子”等红色革命故事及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描写校园生活中的日常场景,展现了自己在红色文化与书香氛围交织的环境中的成长经历,体现了红色基因对青少年成长的深远影响。


代表作品

红土书香里的青春印记

参赛作者:黄中意郴州市汝城县第四中学

指导老师:黄常燕(郴州市汝城县第四中学

郴州市汝城县第四中学,这所浸润着湘南红色血脉的校园,是我逐梦路上最温暖的起点。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半条被子”文化墙,我总能在微风中听见历史与未来的轻声和鸣——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用红色基因与书香墨韵编织梦想的摇篮。

红土晨光里的逐梦足迹

“半条被子暖人心,红色故事催奋进”,校园宣传栏上的这句话,是我们每日的精神晨钟。清晨,宿舍楼还裹在薄雾里,我已抱着课本站在文化长廊下。指尖抚过“半条被子”故事的壁画,耳畔便漾起讲解员老师讲述长征往事时的深情语调。此刻背诵的英语单词,仿佛都染上了先烈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毅——在这片曾流淌革命热血的土地上,每一次早起都不再是简单的坚持,而是与历史对话的仪式,是对“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誓言的轻声践行。

课堂光影中的精神共鸣

教室窗棂间,常漏进沙洲村方向的风,携着“半条被子”的余温。数学课上,当我用三种方法解出函数题时,刘老师眼中闪烁的赞许,恰似红色讲解员讲述故事时的灼灼目光;语文课堂品读《红岩》,黄老师即兴说起汝城籍烈士的事迹,全班同学瞬时挺直的脊背,让我看见信仰在年轻胸膛里跳动的模样。在汝城四中的课堂上,每个知识点都可能是红色基因的载体,每一次思维碰撞都是对革命精神的默默传承。

墨香书海中的成长勋章

练习册上的墨迹,是我们与知识博弈的勋章。解物理题时模拟电路走向,总会想起参观汝城红色电站遗址的场景——泛黄的发电机图纸,与草稿纸上的电路图竟如此相似,都是人类用智慧点亮世界的注脚。遇难题时,同桌总指着窗外百年香樟树笑:“当年红军伤员在这树下养伤,或许也像我们这样咬着笔杆想办法呢。”相视一笑间,便又扎进了题海中。办公室里,老师们伏在桌前批改作业,红笔勾画的精彩、标注的漏洞,多像红色故事里先辈留下的指路标,引导我们在文字中寻找生命的光。

岁月长歌中的青春回响

在汝城四中的每一天,都有值得收藏的温暖:春日书香节,我们在“半条被子”展板前写毛笔字,墨香与花香缠成解不开的结;冬季运动会,广播里“少马班”学员宣讲红色故事的声音,与加油呐喊声撞出奇妙的韵脚。这些时光碎片,拼凑出独属这里的成长密码——热爱从不抽象,是早读时震落香樟叶的琅琅书声,是劳动实践中汗水浸透的衣领,是望见“传承红色基因”标语时,心中腾起的庄严与骄傲。

站在百年香樟树下,望着远处沙洲村的方向,我忽然懂得:这片孕育了“半条被子”温暖的土地,正用知识与信仰浇灌我们的青春。无论未来走向何方,汝城四中早已在我生命里埋下两颗种子:一颗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赤子心,一颗是“胸有丘壑,眼存山河”的鸿鹄志。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热爱,在红土书香里长成顶天立地的模样,让属于这里的光,照亮更多人的逐梦之路。


作品点评

文章将校园生活与红色文化紧密融合,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红土书香中青春成长的点滴。从清晨的文化长廊到课堂上的互动,从书海中的钻研到校园活动的体验,每个场景都巧妙融入“半条被子”等红色元素,让红色基因的传承自然而生动。字里行间既体现了作者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也展现了红色精神对其成长的激励,情感真挚,意境优美。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