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888.陈云霞 | 郴州市宜章县第十一中学学生
2025-09-19 15:20:00

  陈云霞

郴州市宜章县第十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陈云霞,女,2012年10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十一中学七年级。

创作背景:暑假,她终于走进了魂牵梦萦的家乡瑰宝——莽山。触摸冰凉的石壁,聆听林间的私语,立于云海之巅感受自身的渺小与自然的永恒,于是,提起笔,让那份来自家乡山水最深处的震撼与骄傲,化作《莽山三绝:镌刻在湘南脊梁上的绿色史诗》的字句。


代表作品

莽山三绝:镌刻在湘南脊梁上的绿色史诗

参赛作者:陈云霞郴州市宜章县第十一中学

指导老师:曹舒婷郴州市宜章县第十一中学

初见莽山

翠色,自天际泼落!

撞碎了,我眸中所有尘封的绿。

云袖间,浮沉着谁的石魄?

林籁里,深锁着几纪洪荒的呼吸?

莽山不语,

只递来一纸浸透苔痕的请柬:

“来,读我。”

莽山的绿,是有声音的。车轮碾过盘山公路的刹那,车窗外交织的浓翠便裹挟着松涛的轰鸣、涧水的清唱、鸟雀的私语,汹涌地扑进耳膜。我猝不及防地坠入这片由郴州山水孕育的、名为莽山的绿色交响之中,亲身感受它的独特魅力。莽山有“三绝”,每一绝都让我难忘。

一绝是奇峰。坐着景区的观光车盘山而上,一路上,窗外的山峰不断变换着模样。有的山峰像利剑,直直地插入云霄,仿佛要把天空刺破;有的山峰则像巨大的城堡,矗立在群山之间,气势磅礴。最有趣的是那座“金鞭神柱”,它孤傲地刺破苍穹,像一柄被遗忘在天地间的定海神针,又似一位守护郴州南大门的缄默巨人。触摸它冰凉的岩壁,仿佛能感受到大地深沉的脉动与时间无情的刻痕。

二绝是林海。走进莽山,就像走进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这里的树木种类繁多,高大的松树、笔直的杉树,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木,密密麻麻地生长着。浓荫之下,是蕨类植物编织的绿毯,湿滑的苔藓如翡翠般附着在裸露的树根与黝黑的岩石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我赤脚踩上厚厚的落叶层,松软、微凉,发出沙沙的脆响,那是大地最温柔的絮语。深呼吸,清冽的空气饱含着松脂的辛香、腐殖土的醇厚与野花的清甜,直抵肺腑,瞬间洗尽了尘嚣。偶尔还能听到几声清脆的鸟鸣,向导轻声提醒:“嘘,仔细听,也许能听到莽山独有的精灵——莽山烙铁头蛇,在落叶下游走的窸窣声。”这份隐秘的野性生机,是郴州赋予莽山最珍贵的生态密码。

三绝是云海。我们运气很好,在山顶等到了壮观的云海。起初,远处的山谷中升起了薄薄的雾气,慢慢地,雾气越来越浓,汇聚成一片白色的海洋。云雾在山间翻滚涌动,一会儿像波涛汹涌的海浪,一会儿又像轻盈飘逸的丝绸。那些原本高耸的山峰,此时有的像海中的孤岛,时隐时现;有的则完全被云雾笼罩,仿佛消失在了天际。这一刻,我仿佛脱离了重力,悬浮于天地之间,成为了一片云,一缕风。个人的渺小与自然的永恒在此刻形成震撼的对比,郴州莽山,用它最壮阔的笔触,在我心上泼洒了一幅关于永恒与须臾的水墨长卷。

归程已远,回望处,莽山苍茫的剪影渐渐融入暮色。然而,那刺破苍穹的神柱,已化作郴州不屈的脊梁;那奔涌不息的林涛,正吟唱着湘南大地蓬勃的生命乐章;那翻腾变幻的云海,仿佛仍在演绎着这片土地古老而常新的传奇。莽山,早已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是镌刻在郴州血脉中的一枚图腾,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坚韧、丰饶与生生不息。能够成为郴州的孩子,得以沐浴这份壮美与灵性,是我灵魂深处永恒的骄傲与乡愁。


作品点评

开篇小诗《初见莽山》意象奇崛、悬念迭起,“翠色泼落”“苔痕请柬”瞬间抓住读者,奠定高格调。主体部分聚焦“奇峰、林海、云海”三绝,描写精微传神,极具现场感与地域特色。语言磅礴而细腻,动词精准,感官交融。结尾升华尤为精彩,将三绝意象升华为郴州“血脉图腾”,讴歌其“坚韧、丰饶、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将自然之美与乡土自豪完美熔铸,堪称一曲献给莽山、献给郴州的绿色史诗。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