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涵
郴州市宜章县第十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陈梦涵,女,2012年7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十一中学七年级,担任班长, 热爱学习,富有冲劲,善解人意,责任心强。
创作背景:作为土生土长的郴州人,她对家乡的风物人情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厚的情感,她希望通过文字,真挚地描绘郴州的千面风华。
代表作品
于山水之间,念故乡风情
参赛作者:陈梦涵(郴州市宜章县第十一中学)
指导老师:曹舒婷(郴州市宜章县第十一中学)
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的山“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尽显南岭的灵秀;那里的水“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空灵得能洗净心尘;那里的美食香气四溢,一碗热辣鲜香的鱼粉唤醒清晨,一只皮酥肉嫩的临武鸭令人回味无穷。那里,便是享有“林中之城”美誉的福地——郴州。
郴州有着登顶便可俯瞰郴州市区全景,感受“林中之城”魅力的苏仙岭,有着乘船便能感受神秘地下世界的万华岩,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的莽山。从远处看,它好似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山峦连绵起伏,从顶峰看,它是一座不用爬的险峻高峰,在这里,所有的烦恼都将被抛到九霄云外,只想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的一切。
在我的家乡郴州,不仅有巍峨耸立的高山,还有清凉的湖水。
被誉为“人间仙境”的东江湖是郴州的明珠,如翡翠般清凉的湖水,湖面波光粼粼,微风拂面,此情此景,令人恍然觉得苏轼笔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意境,于此更添几分南岭的灵秀与浩渺。
当这方灵山秀水滋养出的丰饶物产,化作灶台上升腾的烟火气,郴州的味道,便深深地烙印在游子的味蕾与心尖上。
说到郴州滋味,绕不开那碗滚烫的杀猪粉,它是唤醒郴州清晨的灵魂号角。用新鲜的猪大骨熬制高汤,新鲜的猪肉猪杂,再配上软滑筋道的细米粉,一口下去,仿佛整个世界都瞬间安静了,那种滋味在舌尖上停留,细腻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要再来一口,直到空盘为止;而皮酥肉嫩、骨子里都透着香的临武鸭,则是佐餐下酒、抚慰乡愁的绝佳伴侣。这些根植于山水、淬炼于烟火的滋味,是郴州最温暖的密码,无论走多远,舌尖的记忆总能精准导航,将游子的心拉回这方水土。
郴州的山水间,不仅流淌着自然的灵秀,更深烙着滚烫的红色印记。步入汝城沙洲村,那间低矮朴拙的农家小院,无声地诉说着“半条被子”的永恒暖意。
郴州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历史遗迹。郴州汝城县沙州村的“半条被子”的故事令人感动之极:在寒冷的天气中,三名女红军战士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见老人家穷得连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便将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开,把一半留给了她,并告诉她,等革命胜利的时候,一定送一条完整的被子给大家。这“半条被子”,是鱼水情深的最真诠释,是初心使命的鲜红注脚。它如暗夜火炬,照亮了郴州英雄的土地,也永远温暖着后来者的胸膛。
郴州的群山深处,是瑶、苗、侗等民族的诗意家园,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瑶族人民在郴州莽山供奉的“小青龙”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他们还有青龙闹山节,在这一天,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精彩节目,阿妹们穿着五彩斑斓的瑶服,伴随着悠扬的民族音乐挥动着自己的双手。置身其中,浓烈的米酒香、跳跃的篝火、震天的鼓乐、飞扬的裙裾,汇成一股强大的、原始的生命力,裹挟着你,点燃着你,让你不由自主地想随之起舞,感受这千年不息的脉动。这便是郴州多元文化的瑰丽底色,生生不息
这就是郴州——一幅灵动的山水画,一碗滚烫的烟火气,一曲激越的英雄颂,一坛醇厚的民族风。她的每一道纹理,都刻进了我的血脉;她的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我的乡愁。此心安处,便是福城。
作品点评
文章脉络分明,层层递进:开篇以诗意名句勾勒郴州灵秀山水与诱人美食,引人入胜;主体部分聚焦“林中之城”核心意象,生动描绘了莽山的壮阔、东江湖的澄澈,更以细腻笔触刻画杀猪粉的滚烫、临武鸭的酥香,令人垂涎;其后巧妙过渡,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红色温暖与瑶族“青龙闹山节”的民族活力,细节真实感人。结尾升华精妙,凝练有力地道出“此心安处是福城”的深沉乡恋。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