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101. 周丽婷 | 郴州市宜章县赤石乡学校学生
2025-09-12 11:22:03

  周丽婷

郴州市宜章县赤石乡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周丽婷,女,2013年3月出生,郴州市宜章县赤石学校六年级学生。她爱好广泛,积极参与学校的文艺汇演和校级主持活动,在校外的朗诵比赛、艺术节表演中也能看到她的身影,还曾荣获校级征文一等奖、手抄报一等奖以及宜章县、郴州市“阅读之星”等荣誉。

创作背景:对她而言,家乡赤石不是地图上的一个名字,而是从童年起就朝夕相伴的鲜活存在——这里的风会拂过她放学的路,河里的小鱼见过她赤脚戏水的模样,树上的鸟窝藏着她仰头张望的好奇。她想通过文字捕捉这些藏在平凡日子里的美好,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看见,家乡的美好从不在远方,而在日常的风里、水里、草木里,在人与土地默默相守的时光里。


代表作品

赤石的风,总拂过我

参赛作者:周丽婷郴州市宜章县赤石乡学校

指导老师:李玲妹郴州市宜章县赤石乡学校

有人说,摘下一朵花,便握住了整个春天。而我与家乡的缘分,更像一场漫长的相守——赤石陪伴我,我也陪伴着赤石。每天在这里转一转,熟悉的景致总像刚铺开的画,新鲜又亲切。这里的风最是亲切,每天都像老朋友似的绕着我转,拂过发梢时,总带着草木的清香,把日子吹得暖暖的。

往九子岭林子深处走,总能遇见那缕特别的风。它像一把灵巧的钥匙,轻摆身姿便打开人的心房;像柔和的目光,悄悄扫去心头的恐惧与不安;像夜莺的歌声,清脆地吟唱着生命的美好;有时又像热情的笑脸,给这方天地添上几分热闹的烟火气。

走进渔溪村,波光粼粼的小河便撞入眼帘。河水清澈见底,映得出蓝天白云,倒像是面天然的镜子。风掠过水面,吹起细碎的涟漪,把“镜子”揉出星星点点的光。河底的鹅卵石透着机灵,小鱼在水里捉迷藏,伸手拂过水面时,它们还会大胆地摇尾巴,有趣极了。

河岸边的树高大翠绿,有的枝丫间藏着鸟窝,窝里或许还躺着鸟蛋。爬上树干往下看,满眼都是深浅不一的绿,晕染成温柔的渐变色。深吸一口气,满是大自然的清新气息;抬头望天,白云与蓝天相连,晶白与淡蓝交融,空中的薄雾像揉碎的白沙,梦幻得让人移不开眼。再往河边走几步,草地上零星开着蓝色小花,风过时,它们轻轻晃动,远看像散落的星星,又像透亮的水晶,水灵灵的惹人爱。

再往前走些,景致忽然添了几分肃静,少了几分方才的柔和。一阵清爽的风拂过脸颊,像温柔的按摩,让人浑身舒畅。蹲下身时,一朵小花调皮地蹭了蹭我的鼻尖,擦鼻子的瞬间,忽然想起曾听闻的“半条被子”的故事——抗战时期,三位女红军到了一个村庄,夜里与村民挤在一起取暖,临走时把仅剩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缺衣少穿的大娘。大娘怎么都不要,一位女红军拿出剪刀剪开一半,大娘只好含泪接下,盼着她们早日回来。

风又起时,看眼前赤石的草木河流,忽然懂得:那些听过的红色故事,那些跨越地域的温暖与信仰,早已化作无形的力量,融入每一片土地的呼吸里。它们唤起代代相传的记忆,让信仰在时光里生生不息。

赤石陪伴我长大,我也愿用目光与脚步陪伴赤石的朝朝暮暮。我爱这里的一风一水、一草一木,爱这份静默却深厚的相守,更爱这片土地上,与那些红色记忆共振的温柔与力量。


作品点评

这篇习作以“赤石的风”为线索,将家乡景致与红色记忆巧妙编织,充满孩童独有的细腻感知。风的意象贯穿始终,从九子岭的灵动、渔溪村的温柔到红色故事里的深沉,既串联起草木河流的生机,又赋予景物情感温度。“半条被子”的故事嵌入自然描写中,不突兀却有力量,让赤石的美不止于风光,更有了精神厚度。语言如风中花草般清新,比喻鲜活(风如钥匙、涟漪似星光),结尾的相守之情真挚动人,尽显对家乡的深爱。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黄   慧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