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帆
郴州市宜章县里田镇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陈美欣,女,2013年6月出生,郴州市宜章县里田镇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得老师好评,平时在家非常孝顺,会主动帮爷爷奶奶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获得县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学科之星等诸多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
家乡的蕨根糍粑
参赛作者:谢帆(郴州市宜章县里田镇学校)
指导老师:谷平平(郴州市宜章县里田镇学校)
暑假回到莽山脚下的外婆家,晨光刚染亮窗棂,外婆便递给我一只小竹篓:“走,带你寻山里的‘黑宝贝’去!”我跟在外婆身后钻进湿漉漉的山林,蕨叶层层叠叠,在山风里翻涌成绿浪。外婆枯瘦的手拨开草丛,露出一截深埋的黑藤:“瞧,这就是蕨根——莽山给瑶家人的粮仓哩!”锄头落下,泥土簌簌散开,那乌沉沉、扭结如老藤的根茎终于显露真容,沾着山土的腥气,沉甸甸地坠在掌心。
午后溪畔,捶打蕨根的闷响在山坳间回荡。舅舅抡起二十多斤的木槌,青筋在手臂上蜿蜒如蚯蚓。石板上堆叠的蕨根在重击下呻吟、碎裂,木槌起落间,汗水顺着他黝黑的脸颊滚落,砸在石板上洇开深色的花。这沉沉的节奏,是莽山的心跳。
捶好的蕨根粉被倒入大木桶,溪水唱着歌冲刷而下。清流漫过铺底的稻草与棕垫,裹挟着碎渣奔涌而去,只留下最洁净的粉末在桶底静静安眠。外婆的手探入水中轻轻搅动,水面浮起一层细沫,像被溪水洗净的月光。待水放干,桶底便积了一层细腻如雪的淀粉——原来黑黢黢的根,竟藏着莽山冰雪般的魂魄。
最神奇的时刻在灶膛前降临。外婆将晒干的蕨根粉倾入大铁锅,加一瓢清冽的山泉水,柴火在灶下噼啪跳跃。她紧握粗木棍,沿着锅沿奋力搅动,动作沉稳如推转岁月的年轮。锅中的浆汁渐渐浓稠、发亮,咕嘟冒起墨玉色的气泡,一个巨大的“黑球”在热气中翻滚成形,像一颗吸饱了山林灵气的珍珠。外婆额角的汗珠映着火光,这一刻,灶台就是她的山林战场。
外婆切下一片糍粑,在油锅里轻轻一煎。热油嗞嗞作响,乌亮的糍粑片迅速鼓起小泡,边缘泛起诱人的金黄焦边。蒜苗与辣椒同腊肉片爆炒出的浓香霸道地钻入鼻腔,她将煎好的糍粑滑入锅中翻炒几下,墨玉瞬间裹上琥珀色的油光。一口咬下,外层焦脆,内里软糯弹牙,蕨根特有的草木清气在舌尖弥漫,腊肉的咸鲜紧随其后。外婆含笑看着我狼吞虎咽:“慢点吃,这莽山的味道,管够!”
暮色漫过山脊,灶膛的余温尚在。一块黝黑的蕨根糍粑,凝着山泉的清冽、木槌的力道与灶火的温度,把莽山的滋味,稳稳地沉淀在我的味蕾上。这深藏于大山的馈赠,在舌尖弹跳着,诉说着土地最朴实的恩情。
作品点评
小作者从找蕨根到制作蕨根糍粑,运用优美的文字,非常好的描述了美味的诞生过程,把宜章的特产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把美好用文字写下来,感受到土地和作者最朴实的感情。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黄 慧
三审: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