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沁
郴州市永兴县马田镇初级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刘梦沁,女,2010年9月出生,现在就读于郴州市永兴县马田镇初级中学。
创作背景:作者在亲身游历郴州后,被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浓郁的烟火气息所触动,遂以两天行程为线索,细腻描绘了郴州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展现了对这座城市的深情与眷恋。
代表作品
一座城的诗意与温度
参赛作者:刘梦沁(郴州市永兴县马田镇初级中学)
指导老师:曹友飞(郴州市永兴县马田镇初级中学)
郴州美,美就美在她如母亲般无限的包容里。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是秦观笔下的郴州,字里行间总流露出几分惆怅,使人总对“郴州”这个地名流露出一种莫名的感伤。但当我真正走进这座湘南小城,却发现这里不仅有诗意的山水,更有独具“郴州”风味的人间烟火。
当我乘上缓缓开动的大巴,天色微亮,几缕细碎的金光破云而出,铺撒在窗边小缝的灰尘上,一切都是如此宁静又充满可爱。时间从悠悠质朴的乡村小镇不停奔跑,一直到达我们的最终目的地——郴州,明明已经被颠簸的车程搞得头晕眼花,那眼睛却仍是不甘寂寞,不住地打量起了眼前这座已经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小城——怪,真是怪!她允许高楼如剑戟般刺向天空,却偏在水泥缝里种下爬山虎的柔蔓;她纵容摩托车的轰鸣碾过裕后街的青石板,转身又让鱼粉摊的红油在午夜凝成胭脂色的镜面。这哪里是怪?这是她柔和的母性光辉下悄然而成的包容,她的矛盾正是母性的狡黠。
郴州也是春天的母亲,春天给他的也全然不止虚无缥缈的爱意,更是攀附于巨岩之上摇曳生姿的爬山虎、是慵懒午后晚风乍起的一寸阳光、是江面上薄雾如纱轻轻拢起的一艘乌篷船、是烟云缭绕恰似炊烟袅袅的巍峨高山。又或者说郴州是最质朴的一碗热辣辣的鱼粉。
滚烫的汤头是苏仙岭的晨雾,米粉滑下喉管像小东江的筏子,最后沉进胃里,成了高椅岭的红色砂岩。想着想着,我仿佛变成了一阵风,轻轻飘起在郴州上方——小东江是最动人的水墨画,当渔夫将网高高抛起,银色的网将天空分割成晦暗分明的几块,又悄然落入平静的水面,惊起水中被涟漪荡漾开的云彩。
高椅岭上,赤红的山岩覆盖着层层翠绿的植被,粗粝的砂岩磨砺着皮肤,带着阳光炙烤后的余温。向被誉为“龙脊”的狭长山脊望去,那两侧山崖如斧劈刀刮,垂直坠入百米深的翡翠色湖泊中。
我拐进一个小巷,那碗名为郴州的鱼粉被老板熟悉的浇上一勺滚烫的鱼汤,红油在碗里晕开,香气四溢。人人都沉浸在这美味的火辣中,在晚风中呼出满足又幸福的热情和朴实。不知是谁呼喊出了一句“要加些酸豆角来才够味!”这样简单有力的一句话,传达的却是整座城市的温度。我缓缓坐下,热气扑腾而上,化作我额上的汗珠和眼下的泪水,熟悉的方言在耳边叫嚷着,慈祥的阿婆笑着为我递来几张纸巾,用郴州话笑骂我身上不知何时溅上的油花。
郴州能让湘江的水为之奔腾,郴州人也同样能让你热泪翻滚,在历史的沉积下她们早就不该只是地方与人民的简单羁绊,她们是彼此紧紧依托的家人。郴州托住炊烟袅袅的山水,郴州人把生活中的感动化作手下的一勺热油,在每一句真诚的问候里,蒸腾出人与城最本真的血缘。
作品点评
《一座城的诗意与温度》以细腻笔触勾勒郴州之美。既有苏仙岭的晨雾、小东江的渔歌,又有高椅岭的壮丽、裕后街的烟火。文字如画,情感真挚,展现了郴州独特的魅力与包容,令人心生向往,回味无穷。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