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曦
郴州市宜章县第十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杨曦,女,2008年8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十一中学九年级。喜欢安静地学习,善于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点滴温情。
创作背景:作为跟随父母来到宜章岩泉镇的“异乡人”,她用心融入,深刻体会并感恩于这座“盛满温情的第二故乡”的接纳与滋养。
代表作品
岩泉小镇,盛满温情的第二故乡
参赛作者:杨 曦(郴州市宜章县第十一中学)
指导老师:韦红梅(郴州市宜章县第十一中学)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岩泉镇的石板路上时,我总喜欢站在家门口的小店前,看着这座慢慢苏醒的小镇。我总会想起刚从老家转学来这儿的那个雨天,潮湿的空气里带着熟悉的岭南气息。三年前跟随父母从外地来到这里时,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学习节奏,我从未想过,这个安静的地方会成为我生命中最温暖的港湾。
父母在镇上经营着一家小小的杂货店,如今也渐渐有了起色,他们每天忙忙碌碌,街坊邻居总是格外照顾我和我的弟弟妹妹们。隔壁卖早点的张阿姨总说我父母做生意实在,常常介绍客人来光顾;卖豆腐的李婶常常送来新鲜豆浆,笑着说:“读书辛苦,多喝点补补脑。”对面开文具店的王叔,每次都会给我的笔记本打个折,还悄悄塞几支新上市的圆珠笔给我。记得去年端午节,不会包粽子的妈妈收到了邻居谭阿姨手把手教的“郴州式”粽子做法,今年端午节,这种融合了江西传统馅料和郴州手艺的特色粽子成为了我们兄弟姐妹最喜爱的节日美食。这些细碎的温情,就像岩泉清澈的溪水,悄无声息地流淌进我的心里。
带着这份暖意走进校园,我又遇到了另一群可爱的人——我的朋友们和老师们。记得刚转学来的那天,我紧张得手心冒汗。是班主任肖老师温暖的手轻轻搭在我的肩上,向全班介绍:“这是我们班的新成员,大家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关心她。”那一刻,我看见四十多双亮晶晶的眼睛里盛满笑意,像东江湖泛起的粼粼波光。安琪(后来是我最好的朋友)悄悄塞给我的手工折纸上写着“欢迎你”,这张纸至今还夹在我的日记本里。
第一节英语课上,当老师用流利的英语提问时,我只能红着脸低下头——在老家时,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在五十多分徘徊。英语老师发现了我的困境,这位也是从外地来的温柔老师,在下课后特意把我叫到办公室。“别担心,”她递给我一杯热茶,“我当年刚来这里时,也经历过这样的适应期。”从那天起,她每天放学后都留出半小时帮我补习。她教我把单词编成顺口溜,还找来适合我的英文读物。在她的帮助下,我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竟然也能考九十多分了。
英语成绩的提升,让我对学习、对小镇生活更添了一份信心和归属感。而小镇给予我的温暖,远不止于课堂和邻里之间。 节假日时,父母会抽空带我去探索宜章的美和郴州的美。我们登临“湘南第一峰”莽山,看云海翻腾,感受自然的壮阔;在一六温泉氤氲热气中舒展身心,也参加过镇上热闹的赶集会。我们沉醉于“南国明珠”东江湖晨雾中渔人撒网的剪影,惊叹于飞天山红岩碧水的奇妙交融,在仰天湖的高山草地上,看云海漫过旋转的风车。而最让我难忘的,则是板梁古村,那些明清时期的青砖黛瓦间,仿佛还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浸润在这样的人情风物里,现在的我,已经能听懂当地方言,知道哪家的米粉最鲜美,知道哪家的豆腐最香,哪个季节的山里最适宜采蘑菇。岩泉用它质朴的胸怀,接纳了我们这些异乡人,给予我们最真诚的关怀。在这里,每一声问候都发自内心,每一个笑容都饱含善意,每一处风景都令人沉醉。
如果说故乡是生命的起点,那么岩泉就是让我重新理解“家”的地方。它教会我,只要心中有爱,再陌生的土地也能生根发芽;只要真诚相待,再远的他乡也能成为归宿。这座小镇给予我的,不仅是如画的山水,更是人间最质朴的温情。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是作者用心感受生活、用情书写生活的优秀成果。成功描绘了岩泉小镇作为“第二故乡”的独特魅力——它由无数质朴的温情瞬间、真诚的人际关怀以及浸润身心的山水风物共同构筑。文章结构清晰,情感真挚饱满,细节生动,感悟深刻。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