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873.张嘉琪 | 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学生
2025-09-12 16:52:41

  张嘉琪

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张嘉琪,女,2012年8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

创作背景:作为一名外来到郴州的异客,自到郴州宜章莽山游玩,见到莽山雾凇如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便爱上了这片土地。郴州的魂灵不仅存于典籍,更在百姓守护山水的情怀里。

代表作品

郴山郴水,情系千年

参赛作者:张嘉琪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

指导老师:邓文鹏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

“郴”字,自带一段遥远的故事。春秋时属楚地,秦代始设县,隶长沙郡。秦末,项羽徙义帝于此,更让这座城在史卷中留下厚重一笔。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早有记载:“郴,耒山,耒水所出,西南至湘南入湖。项羽所立义帝都此。”寥寥数语,已勾勒出郴州千年的根系。

郴州的山,是南岭余脉最温柔的舒展。苏仙岭峰峦若隐若现,恍若仙人遗落凡间的画轴;莽山群峰则自带磅礴气势,层峦叠嶂如剑指苍穹,尽显南岭的雄奇;高椅岭的丹霞地貌最是不羁,红岩碧水相映,陡峭崖壁藏着无数探险者的向往。这里的山,没有北方的粗犷凛冽,却藏着南岭独有的坚韧——山间古道的青石板上,还留着旧时商旅的足音;悬崖悬棺里,静静封存着先民的智慧密码。韩愈曾在此驻足,秦观曾为它泼墨,文人墨客的诗句浸润山间,让每一块岩石都透着文气。而生于斯长于斯的郴州人,也如这山一般,性子沉稳内敛,骨子里藏着不折的韧劲。

郴水的灵动,是大地写给郴州的诗。湘江源头的水,清得能看见水底的卵石与游鱼,带着草木的清香奔涌向前;小东江的晨雾最是缠绵,破晓时分,白雾如纱漫过水面,渔船在雾中穿行,恍若水墨丹青里的留白。水,不仅带来了草木葱茏的生机,更串起了古今的交流——古时,郴州因水成埠,商船往来让这里成为南北通衢;如今,东江湖的碧波仍在滋养两岸,清泉流过稻田,浸润出瓜果的甘甜。郴州人也似这水,既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接纳着四方文化的交融,又守着一份本真,如源头活水般清澈纯粹。

山与水的相拥,酿出了独一份的郴州情怀。这份情怀,藏在清晨街巷的鱼粉里——鲜辣的汤底滚着嫩滑的米粉,撒上一把本地朝天椒,是唤醒一天的烟火气;也藏在午后农家的茶杯中,东江水泡着本地春茶,抿一口,满嘴都是山水的清甘。走在板梁古村的青石板路上,看阳光透过老屋的天井洒下斑驳光影,能触摸到时光的温度;逛裕后街的骑楼,红灯笼映着灰墙黛瓦,新与旧在这里温柔相撞。郴州人最懂珍惜这份馈赠:丹霞地貌被细心呵护,红崖绿水成了生态名片;生态农田里,有机肥滋养着蔬果,用最质朴的方式回馈土地。这一点一滴,都是对这片山水最长情的告白。

郴山郴水养郴人,郴人亦以赤诚报山水。这份流淌在血脉里的深情,让古老的郴州在新时代依然焕发着独特光彩——山更青,水更绿,人更亲,一如千年前那般,在南岭与湘水的怀抱里,续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作品点评

本文亮点:1.千年根系厚重:从《汉书》考据到项羽徙都,开篇即以典籍钩沉奠定史诗感;2.山水人格辉映:苏仙岭的仙气、莽山的剑指苍穹、郴水大地之诗等意象,将地貌特质升华为精神图腾;3.乡情烟火鲜活:鱼粉辣香、古村光影等细节,让文化传承具象可感;4.生态哲思深邃:丹霞呵护、有机耕作等书写,彰显人报山水的当代觉醒。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