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090. 龙浩辰 | 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学生
2025-09-11 17:47:45

  龙浩辰

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龙浩辰,男,12岁,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六年级。他是一个阳光开朗、活泼向上的男孩,品学兼优,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热爱阅读的他,常常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从故事里汲取知识与智慧,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他不仅热爱学习,更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从身边的小事情、小事物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发现家乡的美好,是班里的习作小能手。


代表作品

酿豆腐

参赛作者:龙浩辰(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

指导老师:黄萍(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

提到家乡,就不能不提家乡的美食。在我的家乡宜章,酿豆腐是春节期间或招待重要客人时,各家各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老人们还说:“过年不酿豆腐,就像没过年一样。”

酿豆腐,顾名思义就是在油豆腐中的中间挖个小洞,塞入调配好的各种肉馅。香嫩的豆腐包裹着鲜香的肉馅,一口咬下去,汤汁四溢,满口留香。豆腐馅里面除了猪肉,还可以放马蹄、葱、笋、香菇、糯米等配料,让味道更加丰富。

过了小年,家家户户就都开始为酿豆腐做准备了,而我家也不例外。这天一大早,妈妈就叫醒了我和弟弟,一起去菜市场买菜。菜市场可真热闹啊!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我们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好不容易才买齐了酿豆腐要用的新鲜猪肉、葱、冬笋,还有其他的配菜。

回到家里,全家人迅速忙碌开来。妈妈麻利地洗菜、切冬笋,动作又快又稳;爸爸抡起菜刀,“咚咚咚”地剁起猪肉,案板上的肉也跟着有节奏地跳动着。而我就在旁边打下手,一会儿剥个蒜,一会儿递个勺子,也忙得不亦乐乎。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酿豆腐了。外婆是酿豆腐的主力军。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在油豆腐中间扒开一个小洞,再用勺子把肉馅放填进去,直到填得满满当当地为止。外婆的动作娴熟,一会儿功夫就酿好了几块豆腐。而我却笨手笨脚,不是肉馅放多了撑破了豆腐,就是挖小洞时太用力把油豆腐弄烂了。外婆酿的豆腐端端正正,我酿有豆腐却东倒西歪,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外婆笑着说:“酿豆腐要心细,肉多了撑破豆腐,肉少了没滋味,要像做人一样‘刚刚好’”。原来如此。

看着圆鼓鼓的酿豆腐,一个问号在我脑海里升起。我忍不住问外婆:“酿豆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呀?”外婆回答道:“因为以前人们生活穷,只有过年来客人时才能吃上肉。把猪肉酿进豆腐里,既好吃,又不容易坏。时间长了就成了习俗了,寓意把‘福气’酿进家里。”真没想到,小小一块酿豆腐,竟然还有这么美好的寓意呢。

豆腐酿好了,妈妈把酿豆腐放进蒸锅。没过多久,蒸汽与香气在厨房里缭绕。酿豆腐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起一块酿豆腐,轻轻咬下一口,豆腐的香嫩与肉馅的鲜美在舌尖绽放,心里暖暖的。常年在外工作的爸爸抓起一块酿豆腐丢入口中,几口吞下去,满足地叹了口气:“呀,终于又吃到家里的酿豆腐了!”看着爸爸那满足的笑脸,妈妈打趣道:“看你那个馋样,酿豆腐有这么好吃么!”爸爸说:“你不懂,常年在外的人,最馋的就是家里的饭菜,家乡的美食。”

哦,我忽然明白了,小小一块酿豆腐,酿的不仅是美食的味道,更是家乡的味道、团圆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作品点评

小作者以家乡的传统美食——酿豆腐为切入点,从酿豆腐的制作过程到文化寓意,层层递进,生动展现了传统习俗与家庭温情。小作者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如“爸爸抡起菜刀,‘咚咚咚’地剁起猪肉”“我酿的豆腐东倒西歪”,画面感十足,富有童趣,令人印象深刻。外婆“做人要‘刚刚好’”的比喻巧妙升华主题,将美食与人生智慧自然结合。结尾升华主题,点明酿豆腐承载的团圆与乡愁,情感真挚动人。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黄   慧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