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871.杨宇涵 | 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学生
2025-09-12 16:46:07

  杨宇涵

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杨宇涵,女,2011年10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作品《根之光》在第二十七届“语文报杯”比赛中获奖。

创作背景:故乡是脐带般连接生命的根系,血脉深处奔涌着郴山郴水的回响。提笔的刹那,只为将这份刻入骨髓的眷恋,化作对生命源头的庄严礼赞。


代表作品

雾漫东江暖,情满郴山深

参赛作者:杨宇涵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

指导老师:邓文鹏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

故乡是脐带,另一端连着土地,祖先骨血沉入泥土,长出我生命的枝桠。——题记

故乡是什么?是李白客居洛城,忽闻笛声,写下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乡愁。是贺知章久别归乡,物是人非,题下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乡情。还是王维久居异乡,忽闻故知,诵下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的相思。故乡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难以忘怀的记忆。我的故乡在郴州,郴州如诗如画,记载着我的童年。

郴山是刻进骨头的乳名,郴州的山,无论何时都别有一番风味。这里的山连绵起伏,奇峰罗列。登临时,仿佛身处一个仙境,云雾缭绕,山峰在雾色的依托下若隐若现。一路上听着鸟的吟唱,风的细语,岂不快哉?登临山巅,山下美景一览无余,真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郴州的山不仅风景优美,更巍峨的矗立在四周,默默守护着家乡。

郴水是淌在血液的乡音,郴州的水无须“淡妆浓抹”便“总相宜”,东江湖便是其代表,漫步于东江湖旁,湖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明镜,仿佛一幅画一样,无须墨色勾勒便美得出尘。郴州的水如一条条丝带蜿蜒穿过,潺潺流过流向人的心房。

郴州的山和水不仅是风景,更是记忆的载体,精神的归属。郴州的人情则是信念的体现,是永不熄灭的火光。

郴情在哪里,在学者的琅琅读书声中,在劳动工人的辛勤劳动中,每一代郴州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构建美好郴州。从几十年前的湘南起义到近年来的脱贫攻坚战,一代代郴州人用不同的方式保卫和发展自己的家乡。生于华夏,此生无悔。生于郴州,此生无憾。郴情是信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郴山巍巍,郴水潺潺,他们不单是眼前铺展的画卷,是悄然流露血脉的温润情怀,从此山高水长,不必再问,归期灵魂自有安栖的印记。


作品点评

本文亮点有三:一在文化底蕴深厚,题记的脐带意象惊鸿照影,古诗典故信手拈来又自然融入个人感悟;二在结构如山水画卷,“郴山—郴水—郴情”;三重意象层层递进,山骨水魄中见精神图腾;三在立意高远升华,从风景描摹转向历史烽烟与时代奋斗,将乡愁淬炼成“星火燎原”的集体信念。笔端流淌的,是对故土近乎虔诚的生命礼赞。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